一位聊城临清市永青实验学校教师刘明香的阅读经历和感悟。她在清晨读书、写笔记,享受宁静时光。在阅读与教育相关书籍时,她对教育的曲折性、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诗情画意的教育理念等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从书中人物雷夫的经历联系到自身教育工作,还阐述了从书中收获的如何让孩子在诗情画意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等理念,最后还附上了自己的早行小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巩悦悦进行了策划整理。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共同发起了“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征集真实的阅读故事,以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强大力量,传播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由聊城临清市永青实验学校教师刘明香撰写。她是一个不能熬夜却习惯早起的人,清晨四五点钟的安宁和静谧深深吸引着她,仿佛抓住这个时段就握住了一整天的希望。她觉得在这样美好的时光就该做美好的事,于是选择读书,还自创了“深夜适合沉睡,清晨最宜读书”的说法。
这天,她早起读书、写笔记,打扫屋子后内心十分欢愉。她一口气读完了《雷夫是怎样练成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学校生活》《诲人不倦的“朱老师”》等书,思绪也随之涌动。
在阅读过程中,她从李镇西老师对雷夫的描述中体会到教育之路的蜿蜒曲折。李镇西提到雷夫的经历是所有老师的真实写照,“天下至难之事莫过于教育”,教育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要像雷夫一样创造奇迹。她联想到董宇辉说大江大河因曲折才能滋润更多土地,俞敏洪说河流曲折才有壮丽风光、人生曲折才有壮丽历程。教育路也是如此,如果一眼望到尽头就失去了精彩,即使注定坎坷也要坚守信念,因为“蜿蜒曲折方见波澜壮阔”。
她还从雷夫的教育生活感悟到“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精神。李镇西概括雷夫的经历,那些遭遇仿佛是每个教师都会经历的,但雷夫敢于直面困难。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她也联想到泰戈尔和顾城的诗句,觉得教育虽漫长但无需畏惧。
对于诗情画意的教育,她从李镇西老师讲述的故事中有了新的认识。李镇西从表姐家孩子的学习现状联想到很多,童喜喜的《新教育的一年级》给了他启发,也让刘明香深有感触。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儿童幸福和精神生活,李镇西希望学校给孩子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记忆,朱永新倡导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些都是以孩子为本的理念。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理念美好且值得践行,而成功需要脚踏实地,要让孩子在诗情画意的教育世界里学会面对风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李镇西老师在《致老师》中的一首诗也激励着她做一名“诲人不倦”的教师。并且她还附上了自己写的《我爱这四五点钟的清晨》的小诗,表达了对清晨的喜爱以及清晨给予自己的力量和希望。
本文通过一位教师的阅读故事,展示了阅读对教师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从对教育曲折性的认识,到以积极态度面对教育中的困难,再到对诗情画意教育理念的理解与向往,体现了书籍在教育工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反映出教师对自身教育使命的深入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