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消费提示。阐述了当前不法经营者利用多种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现象,并且针对老年人给出了增强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的“三注意”内容,最后提醒老年人认清“保健品”本质,不要过度依赖。
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在近期共同发布了一则关于防范“保健品”诈骗老年消费者的提示。这一提示的目的在于让老年消费者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能够远离那些诈骗的陷阱。
在当下,存在不少不法经营者,他们热衷于炒作“保健品”这个概念。他们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比如推出低价旅游项目,举办所谓的免费讲座,还有免费赠送鸡蛋等小恩小惠的方式,甚至宣称所售“保健品”能够“包治百病”。他们精心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套路和陷阱,在宣传产品时进行虚假宣传或者做出一些容易引人误解的表述,以此来诱导老年人进行消费。
为了帮助老年消费者防范诈骗,特别提醒老年朋友们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并且要做到以下“三注意”。其一,要注意对“免费”陷阱保持高度警惕。那些免费的健康讲座、免费的体检、免费的礼品等等,往往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千万不要被这些小利所诱导。其二,要注意果断拒绝夸大宣传。如果有产品违背了科学常识,宣称具有“神奇疗效”,能够“包治百病”,那这种所谓的“保健品”肯定是有问题的,一定要坚决拒绝。其三,要注意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在购买时,要选择那些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场、超市、连锁店或者正规的网店进行选购,要避免通过街边的小摊位、没有证照的小店以及陌生人推荐等渠道购买产品。
同时,也要提醒老年消费者认清“保健品”的本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和保健食品是不可以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老年朋友们千万不要把食品当成药品,也不要把一些用品当成医疗器械,更不要过度依赖“保健品”。当身体感觉不适或者需要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记者赵文君)
本文总结了市场监管总局和消协发布的防范“保健品”诈骗老人的提示内容,包括诈骗手段、防范“三注意”和认清“保健品”本质等方面,旨在提高老年人对“保健品”诈骗的防范意识,保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