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各地在“五一”期间积极推出促消费活动的情况,强调了财政政策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大有可为,同时从政策的时效性、精准性、协同性等方面论述如何更好地利用财政政策达到提振消费的目的,最后指出积极实施宏观政策能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潜力,推动消费市场发展并为经济注入动能。
原标题提到要用足用好财政政策来提振消费。就拿“五一”假期来说,四川省采用“财政补贴 + 市场联动”的方式发放各类文旅专项消费券;雄安新区举办了“购在雄安”这样的政府促消费活动;西安则发放体育用品类消费券等。各地纷纷推出促消费活动,这使得群众的消费热情被有效激发,整个市场也保持着升温的良好势头。
在推动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件事情上,宏观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指出,要加紧实施更为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充分利用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提振消费在扩大内需、构建强大国内大循环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等方面做好“必答题”。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借助社会保障、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工具,助力解决那些制约消费的瓶颈问题。自去年以来,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就有效地推动了消费回升。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相较于去年全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的长期战略,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逐渐增大的时候,更要加快实施并且充分利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进一步提振消费。
首先要突出政策的时效性。一系列的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都已经确定下来,并且正在共同发挥作用产生效果。政策在落地的时候不能放松,必须秉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的原则。只有紧紧抓住政策的时效性,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政策的效果。今年我国打算发行超过1.3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5000亿元将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年初的时候,中央财政就预先拨付了810亿元资金,目的是抓住春节这个“窗口期”,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从而掀起消费热潮。近期,又追加下达了第二批810亿元资金,继续支持各地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各地应该加快对已经拨付资金的审核兑付工作,确保实实在在的优惠能够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
其次要强化政策的精准性。针对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做到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对于增收减负这个难题,要加大力度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更加严密牢固的社会保障网络,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从而提升群众的消费能力。同时,财政补贴只有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拉动消费。今年在扩围提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时候,家电支持的品类从8大类扩展到了12大类,还增加了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这样一来提振消费的效果就更加明显了。政策有针对性地发力、精准地提供支持,不但能够有效扩大消费需求,还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最后要增强政策的协同性。提振消费需要加强财税、货币、产业等政策的系统整合、协同合作,打出一套政策的“组合拳”,特别是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共同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可以采用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带动信贷资源支持消费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的支持。另外,还可以开展数字人民币扩消费、惠民生的推广活动。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密切配合,通过安排就业补助资金、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援企稳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对消费也能够起到拉动作用。
“五一”假期的消费热潮,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加紧实施各项宏观政策,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会进一步提升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朝着更好更新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本文从各地“五一”促消费活动入手,阐述财政政策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从时效性、精准性、协同性三方面实施财政政策的要点,指出积极实施相关政策可推动消费市场发展,为经济注入动力。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