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立夏习俗:立夏称人的由来与意义

立夏这一节气展开,介绍立夏的时间、节气特点,着重讲述立夏称人的习俗,包括其具体操作、讲究、起源传说、相关历史记载,还探讨了这一习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立夏,在二十四节气里位列第七,是夏季的首个节气,它宣告着夏季的来临,同时也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在2025年,立夏于5月5日开始。

立夏之后,气温会显著上升,降雨量也会随之增多,而农作物在这个时候则会呈现出旺盛的生长态势。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阐释的那样:“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所说的“假”,有着“大”的含义,表明春天播下的种子所生长出来的植物已经长大了。

立夏这个时节,江苏、福建、重庆等地的茉莉花会灿烂盛开,那迷人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安徽、河南、陕西等地的石榴花也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夏日增添了一抹浓烈而鲜艳的色彩。

阳光变得更加炽热,绿荫也渐渐浓郁起来。立夏,标志着季节又一次的交替变换。

如果说春天象征着播种和萌发,那么夏天就是生长的季节。与这种含义相联系的是,“立夏称人”这一习俗十分有趣。

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立夏的时候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根简单质朴的木杆秤悬挂在房梁或者树杈之间,秤钩上挂着篮筐或者木凳,周围围聚着邻居和友人,人们按照顺序坐到筐里或者凳上,负责称重的人调整秤砣并报出数字,同时还要大声说出吉祥的话语。

这个传统的仪式有很多“讲究”。例如,在称量的时候,秤砣只能从小数往大数的方向向外移动,这寓意着“只增不减”;孩子称量的时候可以在口袋里放一块石头,这寓意着“压岁长寿”。虽然现在电子秤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对于这个“称量”的仪式,人们仍然执着于古老的仪式感。看到孩子体重增加、老人体重增加,父母、儿孙们脸上快乐的笑容里都蕴含着祈望健康长寿的美好心意。现代作家周作人所写的诗句“新装扛秤好称人,却喜今年重几斤。吃过一株健脚笋,更加蹦跳有精神。”描绘的就是立夏的这个习俗。

关于这个习俗的起源,民间有着多种版本的传说,其中一个与“育儿”有关的传说流传得比较广泛。在三国时期,蜀主刘备与吴王孙权的妹妹联姻之后,把儿子阿斗交给孙夫人照顾。孙夫人为了表明自己会用心养育阿斗,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年在立夏这一天给阿斗称体重并报平安。这个做法流传到民间之后,逐渐演变成了立夏日祈求平安的风俗。

传说和史实有所不同,不过通过一些文字记载,也能够推测出这个习俗至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清同治元年编辑的《苏州府志》中有立夏这一天“以大秤衡人而记其轻重”的记载。初刻于清道光十年的《清嘉录》中也有“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的记叙,这不仅说明了“称人”的原因,还提到了每年立夏称重是为了测量一年来的生长趋势,而且在立秋的时候还要再称一次,以此来考量身体是否受到了苦夏的影响。

夏天的时候,气温升高、天气炎热潮湿、昼长夜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逐渐加快,如果心脑的血液供给不足,就容易出现乏力萎靡、睡眠不稳定、食欲减退等现象。在立夏的时候称量体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顺应人体和季节的变化,调整作息、调整饮食,达到养心健脾、清热降火的目的,以适应万物“生长”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的这个习俗蕴含着顺应自然、维护身心健康的考虑。虽然体重是衡量身体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仅仅根据体重的增减来判断健康状况,依据并不是很充分,将其称为“体检”有些牵强,不过这个做法至少带有家庭健康管理的象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健康监测的手段不断更新,但是立夏称人这个传统习俗,不仅是连接现在和过去的情感纽带,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应时而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本文介绍了立夏节气的相关知识,重点阐述了立夏称人的习俗,包括其操作方式、讲究、起源传说、历史记载等内容,还探讨了这一习俗在现代社会中连接古今以及体现哲学理念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7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