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洪门水库经营权拍卖事件,一家成立仅6天的公司竟拍得该水库20年的经营权,虽然程序上看似合法合规,但其中存在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该公司的资质、履约能力以及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等。
在江西洪门水库的水面之上,近期犹如炸响了一颗“深水炸弹”。一家才刚刚“诞生”6天的公司,居然将江西省第三大水库长达20年的经营权收入囊中。据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得知,4月30日,南城县公共资源交易网、抚州市生态资产交易网公布了《南城县境内洪门水库水面20年期承包经营权拍卖成交公示》。此县境内洪门水库水面20年期的承包经营权,被江西黎河鲢语智慧农业产业有限公司以每年1300万元的价格竞拍获得。令人咂舌的是,这家公司核准成立的日期为2025年4月24日,距离它成功拍得洪门水库经营权仅仅过去了6天。其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而且还处于“认缴”的状态。南城县农业农村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请了第三方拍卖公司来组织竞拍,拍租工作是依法开展的。”按照竞拍的规则,涉事企业尽管处于“认缴”状态,成立的时间也仅有6天,可是只要按照规定缴纳了保证金,并且同时满足其他竞买条件,那么拍得洪门水库水面20年期承包经营权在程序上确实是“合法合规”的。然而,公共资源的交易涉及到重大的公共利益,稍有不慎就会产生重大的公共影响。所以,程序合法仅仅是底线要求,实质正义才是公共资源分配的核心准则。暂且不提是否存在“量身定做”的嫌疑,最让公众揪心的是,中标公司以“小蛇吞大象”的方式获取水库20年的经营权,它到底有没有能力吃得下这头“大象”呢?南城县农业农村局并没有针对资质审查的核心问题作出回应,例如如何评估一家新设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以及履约的可靠性,也没有公开评判的标准;更没有对企业后续如果因为经营不善该如何追责等问题作出回应。这些关键信息的缺失,使得“程序合法”这个说法显得有些空洞,恐怕难以平息公众更多的联想和猜忌。此外,根据《拍卖公告》,竞买人在拍卖成交之后,应当将洪门水库的水产增养殖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相结合。针对洪门湖旅游项目,自竞得之日起一年内,要向洪门湖旅游项目投资不少于一个亿,用于建设与旅游配套的精品酒店、康养民宿、水上运动中心等。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企业拍得经营权之后,在20年间,实际上需要投入3.6亿元(包含承包费以及旅游投入)。仅就第一年而言,就要投入1.13亿元以上。而涉事企业的注册资本只有1500万元,并且是采用认缴制的底子,这数亿元它要如何筹措呢?实际上,旅游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涉事企业要在20年的承包期内,收回3.6亿元的投资并且实现盈利,年均净收益需要达到1800万元以上,这对于新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即便旅游设施能够如期建成,按照行业惯例,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回收成本通常需要5 - 8年,这意味着前五年可能会持续处于“投入大、产出少”的状态,更不必说旅游开发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将来没有能力兑现承诺,极有可能引发国有资产闲置或者二次转包的风险,又或者中标企业“醉翁之意不在投入”,而仅仅是想“空手套白狼”,通过逐利性捕捉渔业资源,可能会导致水库的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的损害,最终让整个社会来“买单”。公共资源的处置并非单纯的市场行为,政府虽然可以把拍卖交给第三方公司,但绝不能将监管的责任也一并交出去,而是应当承担从规则制定到履约监督的全链条责任。当然,面对公众的时候,不是一句“程序合法”就能够敷衍了事的,作出更合理、更详尽的回应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总结了江西洪门水库经营权被一家成立仅6天的公司拍得这一事件,虽然程序合法但存在诸多隐患,如公司资质、履约能力、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对公共资源的影响等,强调政府应承担全链条监管责任并向公众作出更合理回应。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