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博生物港交所递表,面临多重挑战,瑞博生物:在竞争中挣扎的小核酸药企

专注于siRNA疗法开发小核酸药物的瑞博生物递表港交所这一事件,引出瑞博生物虽受市场关注,但面临诸多问题,如没有商业化产品,靠BD模式回血存在风险,包括过度依赖合作方、潜在价值流失等,同时在本土竞争和国际竞争中显著落后于巨头企业等情况。

近日,瑞博生物专注于siRNA疗法开发小核酸药物并递表港交所,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相关创新疗法的广泛探讨。

瑞博生物作为备受瞩目的企业,至今却尚未有商业化产品。目前,其主要依靠合作授权来获取收入。2023 - 2024年(报告期),公司营收分别为4.4万元和1.4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37亿元和2.81亿元,累计亏损达15.22亿元。虽然公司有六款自研药物管线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款处于II期临床试验,但无商业化产品仍是个大问题。

该企业通过BD模式回血,比如2023年将抗PCSK9小核酸药物RBD7022在大中华区的相关权利授权给齐鲁制药,还与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签署合作协议。然而,BD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在依赖合作方方面,瑞博生物存在风险。2024年其营收中勃林格殷格翰贡献超70%,合作客户过少影响收入稳定性。一旦大客户战略调整或试验失败终止合作,收入将断崖式下滑。与国际龙头企业Alnylam多管线并行商业化分散风险不同,瑞博生物一方面研发支出下滑11.4%至2.8亿元,账上现金不足1.7亿元,难以持续投入研发;另一方面,授权合作使资源优先分配给合作项目,可能导致其他自研管线投入不足。

并且,在与BI的合作中,瑞博生物的肝靶向递送技术是核心专利,但未明确后续改进技术的知识产权归属,存在技术外溢风险。与齐鲁制药的授权中,让渡大中华区商业化权,仅保留销售分成,难以参与定价决策,利益可能被压缩。而且,瑞博生物没有自主生产基地,临床样品生产靠外包,招股书还存在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在竞争方面,国内企业竞争加剧。圣诺制药的产品进入临床III期并通过中美双报吸引BD合作;中美瑞康聚焦通用型递送平台。瑞博生物若无法加速管线差异化,掉队风险增加。国际上,诺华、Alnylam等在相关药物的临床开发上领先于瑞博生物,Alnylam已有5款产品上市,诺华的产品年销售超7亿美金,而瑞博生物还无商业化产品。

瑞博生物递表港交所虽受关注,但面临诸多挑战。没有商业化产品下BD模式存在多种风险,包括依赖合作方、潜在价值流失等,同时在本土和国际竞争中均落后于对手。未来,瑞博生物需要在BD模式中强化自主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突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54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