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在发生致死事故后的一系列举措,重点在于其将原本车辆详情页面中的“智驾”相关表述更名为“辅助驾驶”,包括车型版本中的相关名称变更,还提及在APP中的辅助驾驶功能说明强调不能替代驾驶员等内容,同时介绍了市场对此更名的正面反馈,也涉及事故相关情况以及近期相关部门和行业对智驾宣传的规范要求,最后还提到购车旺季小米汽车的交付数据和促销权益等情况。
小米汽车致死事故之后有了新的发展动态。据记者观察,小米汽车官网对SU7车辆详情页面的措辞进行了调整,“智驾”这个名称被替换成了“辅助驾驶”。这一改变可不是小事情,它涉及到了SU7车型的两个版本。先看小米SU7标准版,原本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被从“小米智驾Pro”重新命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再看小米SU7 Pro和小米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也从“小米智驾Max”改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而且,在小米汽车APP里,参数配置栏还明确指出,辅助驾驶功能可不能代替驾驶员来控制车辆。这一点必须要让用户清楚地知道,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的时候,可千万别想着完全依靠它来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要是这么做了,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小米汽车也介绍了端到端辅助驾驶的功能,这个功能还是挺强大的,可以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比如说,车主上车之后只要设置好导航,像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或者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这些事情,都可以交给辅助驾驶来完成。有趣的是,小米汽车这次的修改是悄悄地进行的。不管是公司层面,还是雷军个人,都没有在微博或者微信这些渠道发布这次更名的消息。不过呢,这个消息还是在早上登上了微博热搜。对于这次更名,市场上的反馈总体来说是比较正面的。有些评论认为,这样的调整更加严谨了,让辅助驾驶的定位更加清晰,也体现出了小米汽车务实的态度。“3·29铜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已经被收录到百度百科了。初步了解到,事故发生之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当时的车速是116km/h。最新消息是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已经指导属地公安机关开展事故调查了。事故发生之后,智能驾驶的真伪问题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小米汽车的客服曾经对媒体表示,小米SU7全系使用的是L2级智能辅助驾驶,这属于辅助驾驶的范畴,车主必须时刻关注车辆周边的环境,随时准备接管车辆。不少网友也表示,要小心一些车企过度宣传,还有少数司机盲目依赖的情况,不然这个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所谓智驾功能很可能会成为隐形杀手,带来很大的隐患。最近,相关部门和行业也都相继发声了,主要目的就是规范智驾宣传。在4月16日的时候,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理解要求,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能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真正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出了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呼吁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杜绝虚假宣传和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者误导性的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的风险。这次措辞的悄然调整,正好赶上“五一”购车旺季就要来临了。最近,很多汽车品牌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终端促销方案,比如说限时权益、零息金融、调高补贴等。甚至有一些新上市的车型直接给出了超过5万元的限时优惠政策。乘联分会之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受“五一”节前冲量的影响,今年4月第四周、第五周预计日均零售为8.53万辆,同比增长17.3%。在交付数据方面,2025年4月,小米汽车交付了超28000台。对于“五一”购车,小米方面也公布了SU7车型的“5月限时购车权益”,其中包括特定期间下定用户可享受价值8000元Nappa真皮座椅、小米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等。雷军把4月的交付成绩单晒出来的时候,有米粉提醒他说:“雷总吗,这个月小心点,友商最近注册了很多主板机。”这个评论很快就成为了留言中最热的评论。本文总结了小米汽车在致死事故后的应对举措,如将智驾名称变更为辅助驾驶并在多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阐述了市场正面反馈。也提及事故引发的对智能驾驶的关注、相关部门和行业对智驾宣传的规范要求,以及购车旺季的行业促销情况和小米汽车的交付数据与购车权益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