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相关政策推动下,虚拟电厂的发展情况。包括其业务开展、交易模式、盈利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通过企业案例展示了虚拟电厂在电力市场变革中的角色变化和现状。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136号文”后,新能源发电于5月31日之后全面进入市场化交易。这一变革促使不同发电与交易策略的利润差异变大,市场对电力交易需求大增。则鸣新能源创始人单杨透露,很多新能源电站开始寻求虚拟电厂合作,该公司专注微电网,核心产品包括EMS和虚拟电厂服务,通过优化新能源资产发电量等方式帮客户盈利。电管家集团是上海的能源服务公司,2024年在福建招聘电力交易员开展市场化电力交易,原因是福建现货电力交易市场发展迅猛。福建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虚拟电厂参与各类电力相关事务,且在2024年10月,3家虚拟电厂运营商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交易。虚拟电厂本是电网服务形式,无厂房和集中接入设施,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兴起,电力交易成为增值服务。国家多份文件推动虚拟电厂发展,明确其可参与市场交易,众多地区将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这为虚拟电厂电力交易业务带来新机会。在电力交易方面,电管家集团福建分公司负责人龚晓李工作多年,电力交易模式已从单纯中长期交易转变为类似股票市场的现货交易,交易员要具备更强能力,而且市场上有经验的电力交易员薪资很高。随着市场发展,人工经验在电力交易中的占比可能下降。除电力交易外,一些虚拟电厂还提供发电优化服务,如单杨公司的EMS系统和电管家集团自主研发的EMS。盈利方面,早期虚拟电厂主要收入是电网支付的响应服务费,其商业模式使熟悉用户用电模式的企业涉足较多。目前虚拟电厂企业分三类,随着电力现货市场推进,虚拟电厂向售电公司转型,盈利方式从服务费转变为差价,但目前差价盈利路径未通,电量交易规模很关键。电管家集团总工程师陆玮认为售电规模大可实现规模效应,单杨表示从长远看电力交易可能不是主流,增值服务更重要,陆玮也指出电力服务可高壁垒,电力交易则不然。文章总结了在新能源政策推动下,虚拟电厂从业务拓展、交易模式变化到盈利方式转型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指出虽然面临盈利挑战,但虚拟电厂在电力市场变革中有着重要意义,且增值服务可能是其长远发展的关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