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二院妇产科再创佳绩——人源性胶原蛋白在生殖医学临床应用三项研究成果亮相亚太地区生殖医学学会年会

在2025年5月1日至4日举行的第14届亚太地区生殖医学学会(Asia Pacific Initiative on Reproduction,ASPIRE)年会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博士生王荔代表胡丽娜教授团队发布的三项胶原蛋白相关生殖医学研究成果,引发生殖医学同行和国际学界高度关注。此次大会以“携手共进,追求卓越”为主题,汇集了亚太地区顶尖生殖医学专家。

突破性发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调控生殖微环境机制。研究团队首次系统阐释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生殖障碍疾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1.复发性流产的“调解员”

王荔博士以《Recombinant humanized type I collagen remodels decidual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t maternal-fetal interface by modulating Th17/Treg imbalance》(中文题目:重组人源化I型胶原蛋白通过调节Th17/Treg失衡重塑母胎界面蜕膜免疫微环境)为题进行口头发言。王荔博士的临床前研究证实,重组人源化I型胶原蛋白可通过调节蜕膜组织中Th17/Treg细胞比例,显著改善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的妊娠结局。该发现为临床干预提供了精准靶点,受到大会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王荔博士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2.单细胞视角下的复发性流产

在壁报展区,董智勇博士的《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fibroblast and immune cell landscape in spontaneous abortion murine uterus with the treatment of recombinant humanized type III collagen》(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重组人源化III型胶原蛋白治疗后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的成纤维细胞与免疫细胞图谱)研究吸引了不少学者驻足。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首次绘制出重组人源化III型胶原蛋白治疗后的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细胞地图”。 重组人源化III型胶原蛋白不仅能改善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还能重塑免疫细胞的功能网络。

3.纳米级三维成像:看见卵泡的“隐形摇篮”

令人称奇的莫过于魏权博士的《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ollagen structure surrounding primordial follicle》(原始卵泡周围胶原结构的三维重建)研究成果。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团队合作,他们运用高精度三维成像技术AutoCUTS-SEM,首次将原始卵泡周围的胶原网络结构以纳米级分辨率“透视”出来。过去我们只知道胶原蛋白存在,但现在能看清它的立体架构——就像终于拆开了生命的”盲盒”。这项技术为女性生育力保存及卵泡激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团队带头人胡丽娜教授表示,此次入选ASPIRE 2025大会的三项成果利用前沿基础医学研究技术,围绕“细胞外基质-免疫微环境-生殖障碍疾病”这一主线开展研究,在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调控和卵巢组织的三维超微结构探索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突破。根据目前获得的临床前研究数据,我们非常乐观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以胶原蛋白为主的新型生物材料治疗生殖障碍疾病的临床转化应用。(资讯)

(文/游爽)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28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