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 - 2027年)》,强调煤电在我国电力供应方面有重要意义。当前能源行业正在推动煤电转型,国家能源集团在相关方面有一定成果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同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也指出《实施方案》强调发电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等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杜燕飞),为了进一步巩固煤电兜底保障的重要地位,积极推动煤电产业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在近期共同印发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 - 2027年)》(以下简称为《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是在已经实施的“三改联动”的基础之上,其目的在于促使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兜底保障以及支撑调节的重要作用,进而通过新一代煤电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煤电在我国的电力格局中占据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目前在我国规模最大的电源类型,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并且调节能力储备也是较为丰富的常规电源。在保障电力供应这个关键的方面,煤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这样指出,《实施方案》要求在煤电“三改联动”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之上,加速提升煤电在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以及智能运行等多个方面的水平,这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的能源行业发展进程中,正在加速实施煤电升级专项行动。这一行动旨在推动煤电从传统的主体电源向具有“清洁低碳、灵活高效、智能支撑”特性的调节电源进行转型,从而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
国家能源集团在煤电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家能源集团总调度室副主任孙严冬介绍说,他们在寿光、荆门等电厂开展了生物质掺烧示范应用,在台山电厂开展了10%的混氨掺烧验证,并且锦界、泰州电厂分别建成了15万吨/年、50万吨/年的CCUS系统。集团现役发电机组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电网负荷率调度的要求,其中现有80.5%的机组能够达到调峰标准,所有已经投入运行的机组在单纯发电模式下,最低出力可以降到额定负荷的35%以下,部分机组经过实际测试,在发电出力降到20%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
孙严冬还表示,在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中,他们将会探索煤电机组大比例低碳掺烧、大规模降碳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适用性,努力打造出一套成熟可靠并且能够全面推广的技术应用体系。并且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耦合储热的超超临界灵活高效燃煤发电机组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进一步提升煤电机组高效调节能力。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姜士宏提到,《实施方案》着重强调了发电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发电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推进现役机组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性能提升以及新一代煤电工程示范等工作,要以工程载体为依托,推动基础理论创新以及核心装备攻关。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的《实施方案》推动煤电转型,煤电在电力供应中有重要意义。能源行业正在推动煤电从传统电源向调节电源转型,国家能源集团有相关成果且有后续规划,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强调发电企业在方案中的创新主体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