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进行301调查并出台最终措施,包括征收高额港口费、运输限制等。分析美方这种做法的不合理性,既损人又害己,缺乏事实依据,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近期公布了针对中国海事、物流以及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这其中涵盖了征收高额港口费以及设置运输限制等内容。这一做法,无疑是美方在贸易领域的又一“任性”之举,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大多是负面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方的这种相关做法简直就是损人害己的行为。它必然会导致全球海运成本的升高,要知道,全球的海运体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美国的这一搅局行为,就像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一块巨石,扰乱的将是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而这种稳定一旦被打破,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可小觑,最终也会损害到美国本土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美方宣称中国有针对性地主导海运、物流和造船业,是致使美国造船和航运业无法满足国内和对外贸易需求的主因。基于这样的理由,美国征收高额港口费等措施,美其名曰是为了推动美国造船业的发展,并且妄图遏制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所谓“主导地位”。然而,这不过是美方一厢情愿的无端指责罢了。
事实上,美方将自身的问题归咎于中国,这既没有事实依据的支撑,也违背了基本的经济常识。中国造船业如今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果,并不是像美方所恶意揣测的那样依靠所谓的“针对性措施”。中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就像一座坚固的大厦,为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则如同大厦中的能工巧匠,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打造出一艘艘船舶;再加上开放的商业环境,如同大厦周围的阳光雨露,滋润着造船业蓬勃发展。这一切都是中国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竞争所取得的成果。
再说美国造船业的衰落,这和中国毫无关系。早在中国造船业还没有崛起的时候,美国的造船业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寥寥无几。美国造船业的衰落实际上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一个典型代表,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内部,而非外部因素。随着美国将经济重心逐渐从制造业转移到金融等领域,国内的经济结构就像一艘失去平衡的船,日益倾斜。制造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失去了发展的土壤和动力。而且,美国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的《琼斯法案》长期强制要求国内海运必须使用美造、美旗、美籍船舶,其本意是保护本土产业,却没想到让美国造船业陷入了故步自封的境地,船队的现代化改造如同蜗牛爬行般缓慢,从而逐步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如今,美国民用船只的建造成本是主要造船国家的4倍,造船效率仅仅是中韩等国的25%,这样糟糕的局面,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美国征收高额港口费等措施,就像是一个已经被无数次证明无效的保护主义“旧药方”,想要用这个来治疗美国造船业的沉疴,简直是天方夜谭。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挽救美国造船业,还会对全球航运体系造成破坏,让国际贸易变得更加混乱。美国的商船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很低,而且造船产能极为有限,一旦强行实施这些相关措施,就会进一步限制美国的国际贸易,就像在贸易的道路上设置了一道道关卡。这必然会推高美国商品的价格,使得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剧,最终会反噬美国经济。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测算,如果中美海运成本增加15%,美国的通胀率可能会上升0.8个百分点。美国根科船务贸易公司首席执行官沃本史密斯也表示,如果美国政府的相关措施真的落地生效,他们公司只能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美国贸易商。
从推行所谓的“对等关税”,再到如今征收高额港口费,美国一些人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已经让美国站在了开放经济和国际合作的对立面。无论是“费”还是“税”,这些手段最终都会变成一把把锁,紧紧锁住美国与世界连接的大门,挡住美国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
本文总结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的301调查最终措施,剖析了美方做法缺乏依据,是损人害己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既会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又无法解决美国自身造船业的问题,还会反噬美国经济,让美国站在开放经济和国际合作的对立面。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