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的龙小强的故事。宜宾构建起“4 + 4 + 4”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众多推动产业发展的人物中,龙小强脱颖而出。文章详细阐述了他24年钻研机修钳工技术的历程,包括他在钻研技改方面成为企业首个拥有“钳工技能个人品牌”的一线工人,在破局创新方面24年间参与和主导40余项技术革新,在技术传承方面带领“设备医生”团队完成20余项行业难题攻关等事迹。
在四川省宜宾市,秉持着建圈强链思维构建起“4 + 4 + 4”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一季度该体系表现亮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在这个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一线的人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中龙小强便是一个典型代表。龙小强,现年42岁,是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纺练制造部的责任工程师。24年前,他成为丝丽雅的一名普通维修工人,当时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面对全英文操作手册和精密设备,刚从技工校毕业的他没有丝毫退缩。白天他跟着师傅学习拆装设备,晚上在宿舍里钻研专业书籍,常常在车间待到凌晨两三点。他的努力换来的是技能的不断提升和创新成果的涌现。例如在压榨机密封改造时,他连续三天守在设备旁记录数据,提出的密封结构优化方案解决了原材料兼容性问题,还使“K浆”核心技术生产稳定性提升30%,这也开启了他持续24年的技改之路。凭借着“四勤”精神,他先后考取了高级钳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职称,还荣获了诸多荣誉,成为企业首个拥有“钳工技能个人品牌”的一线工人。在技术创新方面,龙小强更是成果丰硕。24年间,他参与和主导完成“烘干机余热回收”“梯度纺盘改造”“提升帘滑丝板改造”等40余项技术革新。他可以通过观察纺丝机喷丝头丝束带出的水花判断纺盘的运行状态,也能通过烘干机内纤维漂浮状态判断机器是否正常运作。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操作手册,制作巡检、检修标准清单等供新员工学习。2019年,他独创的“纺丝机纺盘系统检修不停车技术”,让企业每年减少因纺盘系统故障造成停车10多次,减少损失超50万元。2023年企业搬迁技改项目中,他带领维修团队对1142台套设备逐一“体检”,连续奋战90天,在按时完成利旧设备检查修复交付安装的同时,额外修复阀门174个、再利用旧管道1200多米。在精开棉设备改造中,他逆向设计研发出新型结构,不仅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还提高了原料利用率15%,被行业专家评价为“纺织机械领域的突破性改进”。在技术传承方面,龙小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把从师傅那里学到的技术和自己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工人。像维修工人肖伟,转岗成为设备维修工人后,在龙小强的“手把手”传授和定期培训下,提升了对设备的了解程度。龙小强推行“专业化 + 专员式”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在他的带动下,团队已有90余名“设备医生”,其中包括1名钳工高级技师,2名钳工技师、5名高级钳工,这个团队已成为丝丽雅技术攻坚的主力军之一,先后完成20余项行业难题攻关,去年关键设备维修效率提升60%。龙小强所在的企业是宜宾轻工纺织产业的龙头企业,其绿色低碳纤维素纤维高端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中的8万吨/年粘胶短纤维生产线满产运行,项目生产的粘胶短纤维在一季度累计入库2.2万吨,优等品率达97%以上,累计产品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0.53亿元,制造成本持续受控,企业的差异化产品和新开发产品也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龙小强作为宜宾丝丽雅的一名能工巧匠,在24年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创新和传承,在机修钳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他从一名普通维修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诠释了工匠精神。他的成长历程和对企业、产业发展的贡献,体现了一线工匠在宜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