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在技能人才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及其成果。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工教育发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通过阜阳技师学院宁德时代后市场人才培养基地的例子,展现了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一线技术人员授课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培养众多高技能人才等情况,最后阐述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解决就业矛盾、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以及安徽在这方面的具体政策和一季度新增高技能人才的成果等。
今年以来,安徽一直在深入地进行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安徽大力推动技工教育向前发展,同时积极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众多劳动者构建起了一道坚实而又可靠的保障,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更加稳定、更为持久的就业机会。
在阜阳技师学院里,有一个宁德时代后市场人才培养基地。在这个基地中,来自宁德时代公司的张云峰正在给学生们进行讲解。他讲解的内容是如何去解决最新的电池故障问题。这种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的模式非常有意义,而且由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直接给学生们授课,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张云峰作为宁德时代国内后市场部的高级讲师,他表示:“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最新的一些维修技术,这样的话,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一旦进入我们整个售后体系,他们就能够非常迅速地融入其中。”
在这里,学校就像是一个工厂,教室就如同车间,老师就像师傅,而学生就像是徒弟。依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种模式,仅仅这一个实训基地,每年就能够培养出上百名高技能人才。而且这些毕业生中的大部分都会选择到合作企业去上班。
阜阳技师学院的学生吴子龙说:“在这个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一些非常务实的技术,企业的资格证书在本行业的认可度是相当高的,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有着巨大的帮助。”
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的学科带头人王俊杰提到:“把这个人才培养前置到学院里面来,这样企业就不需要进行二次的培养了。我们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出发点,使得产教融合更加密切,这是符合我们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安徽紧紧地盯着产业端、就业端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通过制定新一轮高技能人才“引育留用”全周期的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全省公共实训体系的建设,高质量地办好技工教育等多种方式,促使技能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全省新增的高技能人才达到了6.06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3%。
安徽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的处长吴笑梅表示:“我们加大政策储备供给,探索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会同行业部门围绕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分层次、分领域实施12项专项培训计划,推动解决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错位的问题,擦亮‘皖工徽匠’这张金名片,从而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安徽在技能人才建设方面成果显著,通过体制改革、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了人才技能,增加了高技能人才数量,满足了产业和就业需求,促进了共同富裕,并且朝着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方向不断发展,“皖工徽匠”的品牌也在不断被擦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