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政策下印度对华强硬背后:发展机遇的再次错失?,印度在美关税政策下对中印关系的误判:错失良机?

在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下,印度的一系列反应及其对中印关系产生的影响,分析印度的相关判断存在的误区,以及印度可能再次错失发展良机的多种原因。

4月8日,印度孟买街头广告牌上出现了关于美国关税政策的漫画(视觉中国供图)。特约撰稿人毛克疾指出,中印两国领导人2024年的“破冰”会晤使边境局势缓和,2025年3月双边关系有积极评价,许多在印中资项目也有重启迹象。但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中印关系又变得复杂起来。

4月7日,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指责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破坏全球经济秩序”。4月11日,他再次宣称“允许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造成当前全球贸易危机的根源”,还赞扬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必要且对世界有益”,认为这是印度促进外贸的“绝佳机会”。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也声称“‘中国倾销’在印度导致了巨大的愤怒”。这些表态表明莫迪政府急于在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面前选边站队,这让中印关系再次蒙上阴影,原本正在转暖的中印产业经济合作也被冷冻。而且,莫迪政府可能像之前误判2020年跨国企业“中国+1”风潮一样,再次误判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而错失发展机遇。

印度对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有不同的判断。乐观派认为印度对美出口的主要项目未受影响,且印度对美出口关税率低于其他国家,中国承压后会寻求与印度合作,印度只要跟紧特朗普就能获利。悲观派则认为“对等关税”可能终结经济全球化,印度会像中国一样承受美国的关税惩罚,他们希望通过谴责中国来争取美国关税豁免和利益。但无论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都高估了美国的力量,低估了中国和其他经济体对美平衡的力量,这也是莫迪政府官员对华强硬表态的原因。印度政治评论员普拉纳布·达尔·萨曼塔说“任何混乱都是新权力中心崛起的机会”,他们可能想在“特朗普混乱”中依靠美国打击中国获取利益。

印度各政府部门也有相应行动。印度标准局响应美国关切,对汽车零部件、人造纤维、化学品放宽质量控制令(QCOs),但对中国产品执行最严格质控。面对美对印钢铝产品征收的关税,印度虽向世贸组织申诉,但保留“程序性”磋商权力以防触怒美国。印度贸易救济总局可能正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一轮反倾销调查,莫迪政府还千方百计与美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孤立中国。

印度将所谓“对等关税”视为机遇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印度对美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低且低本土附加值产品占比大,另一方面印度认为自己不是主要目标,还能联合美国打压中国获利。印度经济学家苏尔吉特·巴拉宣称这是印度的战略机遇,但这些想法低估了危险高估了赢面。莫迪政府对“对等关税”给印度带来的破坏估计不足。印度臆想的优势难以实现,因为即使中国出让市场份额,其他国家可能获得更优贸易条件。印度服务出口可能受重击,一旦美国经济波动,印度IT服务等支柱产业首当其冲。印度还面临金融风险,全球市场动荡时外资会逃离印度,印度企业利润空间也会受双重冲击挤压。莫迪政府高估了印度的赢面,印度容易陷入特朗普式逻辑产生虚幻信心,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过去20年里,印度已经两次错过“制造业崛起”的机会。21世纪初中国低端制造业转移时印度专注服务业错过机会,2020年中美战略博弈和新冠疫情催化跨国企业寻求“中国+1”时,印度因打压中资中企也错过机会。现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带来第三次机会,但印度目前抓住机会的可能性渺茫。一是“政治正确”扭曲印度的经济理性,印度还没确定是否要与华合作,从官员表态看“赌中国输”才符合印度版“政治正确”,经济理性表明中印合作印度更易抓住机遇,但印度国内政治氛围扼杀了这种可能。二是传统政策约束难以克服,印度虽有低成本劳动力大军但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经济要素扭曲,莫迪改革效果不佳且第三任期改革动力会减退,即使想开展对华产业经济合作,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也难以解决。三是域内国家同生态位竞争激烈,印度对中资限制多,中企“出海”会绕开印度,同时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建立供应链网络,印度未来面临更激烈竞争,发展空间受挤压。

本文总结了美国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下印度的表现,包括印度官员的表态、印度各界的判断、政府部门的行动等,分析印度将此视为机遇是一种误判,指出印度可能因多种因素再次错失发展良机,如政治正确、传统政策约束、同生态位竞争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30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