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疾控中心发布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核心知识,包括血压测量频率、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生活方式干预、运动干预、戒烟限酒、睡眠要求以及疾病筛查和共病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据北京日报消息,记者孙乐琪报道,北京市疾控中心日前公布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核心知识要点。
首先,针对35岁及以上的居民,每年至少要测量1次血压,这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从而尽早开展治疗。这一举措就像是健康的预警器,能够提前察觉高血压这个隐藏的健康威胁。
对于那些采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而言,遵循医嘱长期、规律用药是十分关键的。就如同火车要沿着铁轨行驶一样,切不可擅自停药,以保持血压处于达标状态。而且,生活方式的改善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对控制血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还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之道。另外,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当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建议将钠的摄入量降低到每天2克(相当于食盐每天5克),这一细节犹如精准的健康刻度,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在运动干预方面,为了确保安全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对于血压控制较好的高血压患者,市疾控中心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方式,并且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柔韧性和拉伸训练等,这就像是为高血压患者定制的一套运动套餐。然而,对于收缩压大于160毫米汞柱的患者,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不建议进行高强度运动,这是基于健康安全的考量。
在生活习惯方面,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戒烟,并且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二手烟”,建议做到零饮酒。在睡眠方面,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维持在7至8小时,老年人则应保持在6至7小时。如果出现睡眠障碍问题,例如失眠、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应当及时就医进行干预治疗,这就如同及时修补健康睡眠的漏洞。
此外,积极参与心脑血管、肾脏等疾病的早期筛查,这是高血压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期检查,医疗专业人员能够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建议,长期坚持就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那些患有多种疾病(共病)的患者,应当进行“三高共管”,也就是同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这样能够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为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本文总结了北京疾控中心发布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核心知识,涵盖了血压测量、用药、生活方式、运动、戒烟限酒、睡眠以及疾病筛查与共病管理等多方面,旨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指导。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