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劳动礼赞·活力传承”主题活动,包括民族音乐会、体育活动、非遗技艺展演等,游客们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同时也带动了文创产品的热销,展现了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良好互动。
“五一”假日期间,广西民族博物馆热闹非凡。馆方推出了名为“劳动礼赞·活力传承”的主题活动,这一活动就像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大家都在其中收获满满,尽情享受着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5月2日上午时分,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中庭广场简直成了欢乐的海洋。背篓接绣球、板鞋竞速接力赛等民族体育活动正在火热进行。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许多游客都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上阵体验一番。在活动开始之前,博物馆的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讲解着相关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就拿抛绣球来说吧,“抛绣球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的,抛接过程中的力度得恰到好处,角度也得精准计算,还有绣球的旋转控制那也是需要准确把握的。”
来自广东的李先生带着儿子也参与到了活动当中。他们选择体验背篓接绣球这个项目。只见这一头,孩子认真地瞄准方位,然后用力抛出绣球,而另一边,李先生则灵活地移动着身体,巧妙地变换着身姿,最后用背篓准确无误地“兜”住了儿子抛来的绣球。李先生玩得满头大汗,但却仍然兴致勃勃,他感慨地说道:“真没想到背篓接绣球竟然还是一项民族体育项目呢,这次的体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民俗和现代竞技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特色项目实在是太有趣了。”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织锦技艺展演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观看。来自湖北的梁女士还亲自体验了一把织娘的工作。在织锦老师的指导下,梁女士深入地了解到织锦过程是十分复杂且讲究的。织娘要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图案,首先得用挑花尺将花纹精心挑出,接着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仔细地编排在花笼上,而在织造的时候呢,还得按照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来进行牵引,如此这般循环往复。
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游客在逛完展馆之后,都会自然而然地走进博物馆的文创商店。这个时候,那些充满广西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就成了游客们眼中的香饽饽,像是绣球、壮锦包之类的,都被游客们当作是要带回家的伴手礼。就拿梁女士来说吧,她的购物车里满满当当都是小礼物,这里面可都是她要送给朋友们的心意啊。
广西民族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沉浸式的文化活动真的是意义非凡。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让游客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而且还推动了馆内文创产品持续热销,从而创造出了全新的文化消费新场景,这就像是一次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双向奔赴”,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记者刘豫)
本文总结了“五一”期间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主题活动情况,游客在活动中的体验,如民族体育活动、非遗技艺体验等,以及文创产品因活动而热销,体现出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积极互动关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