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式成就!ITER“电磁心脏”建成,中国贡献至关重要,ITER重大成就:“电磁心脏”组件全建成,中国助力非凡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完成了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这一里程碑式成就。同时阐述了ITER作为国际合作项目的性质、目标等,重点强调在这一项目中,中国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如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等内容。

据新华网消息,新华社伦敦/巴黎5月2日电(记者郭爽 罗毓),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于4月30日发布重磅消息,他们已经完成了反应堆的“电磁心脏”——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所有组件建造工作。这一成果堪称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的一座丰碑。ITER组织的负责人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这个跨越地缘政治的国际合作项目里,中国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ITER可是当下全球范围内规模最为庞大、影响极为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它的目标是模拟太阳那种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进而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走向商业化的可能性。这个项目得到了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等多方的共同资助,众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齐心协力为这个项目挥洒汗水。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部分,那就是ITER磁体馈线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它就像是ITER磁体系统的“生命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成员单位之一,承担了超导体、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电源、诊断等诸多采购包任务,这占据了中国承担ITER采购包任务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在可控核聚变这个领域,我们的中国同行在资源调配和工业能力布局方面的进展速度都非常快。”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如此评价。他还提到,中国同行始终高度重视合作并且全身心投入其中,为确保整个合作项目能够取得成功而坚定地履行自己的承诺。

巴拉巴斯基还说,以前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落后于欧美国家,但是现在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

“ITER的独特之处不只是在于它技术上的复杂性,还在于在政治局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它还能维持国际合作框架,这种超越地缘政治取得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他接着说道。

ITER组织发言人拉班·科布伦茨也表示,中国对这个项目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像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等的研制工作都有中国的功劳。据他介绍,磁体馈线的主要功能是为聚变堆磁体传输能量和冷却介质,同时提供控制信号的反馈等。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完成“电磁心脏”组件建造是重大成果。ITER作为重要国际合作项目,目标是探索可控核聚变商业化。中国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如磁体馈线系统的研制等,中国在资源部署和工业能力部署进展快,从曾经落后到如今取得巨大进步,在这个超越地缘政治的项目中贡献巨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57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