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在原木和焦炭等大宗商品领域中,通过制定期货交割标准等方式对相关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如原木期货上市前木材市场检尺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上市后推动了产业标准化;焦炭期货方面,解决了干熄焦与湿熄焦区分难题等内容,体现期货市场在完善商品标准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的重要意义。
“以前啊,南北木材商老是因为检尺标准不一样而闹纠纷。现在可好了,有了期货交割标准,这就相当于有了大家都认可的‘度量衡’呢。”北新国际木业的总经理王卫仁,一边指着仓库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原木,一边跟记者说道。
在我国,原木市场长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检尺标准不统一、检验行业操作不规范是比较突出的。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研发团队在深入调研后发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南北方原木体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缺乏智能检验标准,人工检验不仅误差大,而且效率还低。不过,随着2024年11月原木期货在大商所上市,这个年加工产值超过2万亿元的产业朝着标准一致化加速迈进了。
大商所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指标体系,运用形态、树种、材长、检尺径、外观缺陷等指标,很科学地制定了原木期货的交割标准。并且采用国标检尺的方式,推动南北方检尺标准统一起来,打破了区域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大商所还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深入地开展研究论证,制定了智能检验标准。在2024年7月,《原木直径、材长智能检量技术》团体标准发布了,这个标准不但消除了人工检尺的误差,而且让检验效率提升了超过5倍呢。
“智能检验标准可真是个好东西啊,它不但解决了现货市场测量标准混乱的难题,而且还利用技术给产业赋能,让全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大大提高了。”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的会长李佳峰对着记者感慨地说。
原木期货上市之后,产业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目前,西南地区有部分企业和林农开始试着参考交割标准,在口径、材长方面进行分级和报价,慢慢地规范采伐和销售环节,这样一来,国产林农林场的收入也提高了。江苏苏州港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市场业务部的经理杨前程表示,原木期货通过“优质优价”的引导效应,推动林木产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近期,他们公司刚刚完成了全国首笔采用“机器 + 人工”检尺的原木期转现交易的检验业务。
一根原木在量材方面的革新,就像是期货市场助力商品标准体系提档升级的一个小小缩影。标准可是经济活动的技术支撑,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推动实体产业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提升标准质量水平的时候,期货市场正以它独特的方式提供解决方案呢。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通过科学制定期货交割标准等一系列举措,在多个产业领域推动相关商品标准升级,为完善我国大宗商品标准体系提供了很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样本。
期货标准持续给现货标准体系的动态优化完善提供能量。2011年焦炭期货在大商所上市,这期间也见证了焦炭行业从粗放扩张到绿色智能的升级过程。近年来,干熄焦因为具有节能降耗的特点,符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成了主流焦炭品种,也成了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
然而,现货市场缺乏统一、客观的区分干熄焦与湿熄焦的方法,在流通环节,干熄焦很容易被误判为湿熄焦。这不但容易引起现货贸易中的质量纠纷、制约产业升级,还给期货交割带来了麻烦。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在调整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的时候,大商所和中国炼焦协会、多家质检机构、产业企业合作,经过深入的研究论证,形成了一套客观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焦炭平衡水分检测方法,这个方法能够更精准地区分干熄焦和湿熄焦。
2024年12月,《干熄焦与湿熄焦的判定——平衡水分法》团体标准发布了,并且在202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与此同时,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修改也同步落地,将从2604合约开始实施。
“这个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干熄焦,解决了行业区分干熄焦与湿熄焦的难题,不但填补了行业空白,还明确了检测标准,对于产品流通顺畅、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煤科院煤质技术与标准化研究所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对着记者这样说道。
从原木到焦炭分类,再到鸡蛋、生猪等更多大宗商品领域,这么多年来,大商所根据产业实际情况,和产业机构紧密合作,科学地制定期货品种交割质量标准、创新检验方法,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服务实体产业的需求。期货市场正以标准化、专业化的实践,成为完善商品标准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
本文总结了大商所在原木和焦炭等大宗商品领域的积极作为。在原木方面,解决了检尺标准等问题推动产业发展;在焦炭方面,解决了干熄焦与湿熄焦区分难题等。体现了期货市场在完善商品标准体系、推动实体产业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