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公开:互联网平台治理的关键一步

抖音、美团、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算法透明化的进程。从抖音首次公开推荐算法原理,到美团的算法改进举措,再到小红书等平台的相关动作。同时探讨了算法透明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常识”认知,分析了算法透明化的双面性,既有助于解决一些如“信息茧房”等问题,也可能给部分平台商业模式带来挑战,最后强调算法“科技向善”对于重塑数字文明的重要性。

近期,抖音首度公开其推荐算法原理,时报财经图库还提供了相关图片资料。从去年底开始,小红书等平台也推出了新一轮算法公开化的举措。这一系列动作引起了广泛关注,证券时报记者王小伟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

在当今社会,算法已经成为大厂平台的底层关键工具,就像一个“隐形舵手”,影响着各个方面,包括骑手运力分配、酒店住宿推荐、网约车辆调度以及电商平台的供应链管理等。

今年以来,算法不再神秘,其透明化进程不断加快。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除少数平台外,像抖音、美团、小红书等平台都在逐渐打开算法“黑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与常规认知不同的计算方式也随之出现。

主流观点认为,到2025年,平台算法治理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然而,算法透明具有两面性,它既是重塑数字文明的重要途径,但对于部分平台的商业模式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多数受访者表示,互联网算法的“科技向善”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首先来看算法破“茧”这一现象。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盛行的时代,算法无处不在,它既能带来高效和美好的愿景,也可能潜藏着不良的“毒流量”,被别有用心者利用。4月中旬,抖音算法的公开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长期关注TMT领域的投资经理杨勇分析,此前平台上出现过吴柳芳事件等多起争议事件,抖音虽有回应,但从未正面披露算法机制,这次公开的尺度在互联网平台中算是很大的。

从去年底至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美团等,纷纷推出算法公开化的新举措,这相当于把驯服算法的权力交到了用户手中。

美团的八项算法改进举措涵盖了骑手防疲劳、订单分配算法公开等多个方面。美团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引导算法走向正确方向,包括推动算法机制的公开多元化,完善骑手激励机制,优化骑手配送环境和安全问题等。并且在今年年底前,将逐步取消骑手超时扣款,实现从负向处罚向正向激励的转变。

曾经被监管约谈的微博,在今年也提出了多条措施,对全面加强平台热搜算法及内容治理等重点环节的制度流程进行优化,例如给热搜榜热词增加简明直观的解释标签等。

在这一轮大厂算法优化和公开的潮流中,出现了一些“反直觉”的认知。例如,人们通常认为抖音算法是给内容和用户分别打上对应标签,然后通过数据运算,将带有对应标签的内容推荐给有对应属性的用户。但抖音算法工程师刘畅介绍,抖音几乎不依赖对内容或者用户打标签,而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网络计算,直接预估每个用户对每个内容的目标行为,然后挑选出概率最大的一部分内容推荐给用户。像“看完了”“点赞”等都是反馈动作,这些都会对内容流量产生影响。

中国信通院的张伟(化名)认为,各个平台完善算法治理的任务虽有所不同,但思路和价值体现是一致的。他举例说,从各平台披露的算法来看,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抖音的算法治理是为了维护平台的生态平衡,增强对用户的持续吸引力;美团从负向处罚向正向激励的转变,也是在京东冲击美团市场的压力下,重新调整用户需求与平台运力之间平衡的考量。回顾美团的发展历程,从外卖大战到社区团购一路拼搏,建立起了绝对的规模优势。但随着京东强势进入外卖市场,尤其是其提出为骑手缴纳社保等措施,美团面临着多年未有的新挑战。张伟认为,如果增加算法透明度并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显然有利于与消费者、骑手以及商家建立更好的信任关系。

接着看算法透明化的双面利弊。市场对于平台算法往往是只知道结果,却不了解其原理,算法的创立者在这种情况下天然处于主导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2023年以来,平台经济进入一个相对宽松、包容发展的周期,但也暴露出一些不正常的竞争现象,算法问题也随之被摆到了台面上。诸如“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花钱买热搜”以及形成黑灰色产业链的“仅退款”等问题不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开展了专项行动,美团、滴滴等重点平台都接受过调研座谈或者分类指导。

杨勇将此看作是新一轮针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治理行动。他表示,与上一轮关注平台扩张不同,这一轮的整治重点在于平台规则和算法,在平台、用户甚至商品服务提供者等多方力量的权衡中,纳入新的监管框架。

张伟认为,算法失范会带来多方面的问题。在个体层面,会导致认知变窄和自主性丧失,例如“信息茧房”现象;在经济层面,会损害市场公平和消费者权益,像“大数据杀熟”;在社会层面,可能会造成价值观的分裂,如“流量至上”的逻辑。他强调,行业的进步不仅需要企业掌握前沿技术,同时也必须重视规则的约束。

被访者们普遍认为,算法透明度正被置于前所未有的监管高度。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曾因过度挤压供应链被诟病,随后“仅退款”政策进行了调整;滴滴等网约车平台,被市场关注到用工时长等基础保障问题,也需要进行算法优化。

抖音推送导致的“信息茧房”问题备受关注。抖音算法工程师刘畅回应说,公众通常认为算法会倾向于推荐用户认同的内容,但实际上抖音一直致力于多样化推荐,通过多样性打散、多样性频控、多兴趣召回、扶持长尾小众兴趣等方式,鼓励用户探索更多新兴趣,打破信息茧房。

多数受访者觉得,提高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有助于所有参与者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但也有人提醒,算法透明化可能会给一些平台带来衍生问题,例如可能被滥用、开源算法衍生安全性问题等。杨勇分析,对于平台来说,像切断谣言、解决骑手罚款等问题相对容易,但像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问题可能根植于平台的商业模式。对于这类平台而言,算法的优化甚至改变是否会动摇根本是值得关注的,如果涉及根本问题,算法优化的实际效果又会有多少呢?

也正因如此,在多个平台启动算法公开的过程中,有些平台的算法公开被市场解读为变相宣传。例如,只公开算法改进措施,却不介绍算法核心规则,单方面强调平台算法不违背伦理,却没有第三方监督佐证等。

最后看重塑数字文明方面。张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举了一个产业案例:汽车普及后,交通事故随之增加,关于汽车、马路、人之间关系的争论不断。后来交通法规出现并普及,车祸率明显下降,汽车也不再被视为危险的东西。他认为算法可能也会遵循类似的逻辑。算法不是万能的,应该让用户拥有知情权,就像药品有说明书一样。

从美团日前公开的算法规则来看,“订单分配”的目的是让骑手在安全行驶的前提下,通过更大的顺路程度获得更多收入,同时也让用户准时收到餐。随着算法公开,会有更多人参与到算法的优化中来,从而更接近算法想要实现的目标。

杨勇认为,算法不仅涉及技术,还关系到道德、社会价值、文化等多个方面。他举例说,当自动驾驶汽车突然遇到前方有行人、旁边有来车的情况时,是选择保护行人还是牺牲自己,这种情况非常复杂。只有算法透明化,让社会各界参与进来,才能使算法更加完善。有了道德、人文和伦理等方面的加持,才是数字时代的进步力量。

张伟对此表示认同。他觉得美团、小红书等平台的“算法进化”不应只是被动应对监管要求,而是需要在算法之外为平台注入更多人性温度。例如,如何降低消费者对限时送达的严格预期,为双方留出更多的弹性协商空间,这可能需要平台重新思考底层逻辑。

张伟认为,面对算法这把双刃剑,社会急需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当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算法?答案的核心应该指向“向善”。在完善算法治理、促使算法公开透明的过程中,算法应该避免单纯追逐流量和利润,而应以促进人的成长、维护社会安全、保障长远发展为根本原则,从而重塑数字文明。

本文总结了互联网平台算法透明化的现状、意义、面临的问题等多方面内容。首先讲述了抖音、美团、小红书等平台的算法公开举措,接着分析了算法透明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计算方式等新情况。探讨了算法透明化对平台商业模式的双面影响,包括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可能带来新挑战。还阐述了算法透明化与监管的关系,以及在重塑数字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性,强调算法应秉持“科技向善”原则。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40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