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公布的两起电信诈骗案件,通过具体的案例细节展示诈骗的过程以及受害者的遭遇,同时体现出银行工作人员和警方在其中起到的避免财产损失的关键作用,警示人们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
电信诈骗手段可谓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就在近日,上海警方对外公布了两起电信诈骗案件。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发现及时,避免了更多的财产损失。
在其中一个场景里,有一位老人走进了位于上海浦东的一家银行网点。她的目的是要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当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其开通用途的时候,老人透露说,有熟人给她介绍了一个所谓的内部渠道,可以购买到利息很高的理财产品,所以她才要开通手机银行以便进行转账操作。银行工作人员一听,马上就意识到老人可能正遭遇电信诈骗,于是毫不犹豫地立即报了警。
受骗的老人还讲述了她的遭遇:“3000元已经充过去了,充过去后他说再要我17000元。”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龚路派出所民警沈聪表示:“这位老阿姨肯定是已经被骗了,我们及时进行了劝阻。这种所谓的刷单诈骗,就是犯罪嫌疑人利用被害人想获得一些返利的心理,逐步扩大诈骗金额,最终导致被害人遭受重大的损失。”
在另外一家银行网点,邱女士匆匆忙忙地找到工作人员。原来,半小时前她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之前购买过的一款保险产品当日会自动扣划7200元保费,如果不打算缴纳的话,就需要关闭银行卡免密支付功能,并且短信里还提供了一个咨询电话。邱女士回拨这个电话询问之后,对方诱导她下载安装了一款软件,还骗取了她的银行支付密码,随后她的手机就黑屏死机了。
银行工作人员季嵘说道:“这个App把她的账户密码都锁住了,手机已经无法操作了。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判断可能是她被骗了,及时向警方进行了联系。”
银行查看相关记录后发现,骗子已经利用骗取到的支付密码进行了10000元的转账操作,不过幸运的是,这笔钱款还尚未到账。银行工作人员马上指导邱女士进行操作,注销了被骗取密码的银行卡,从而帮助她避免了资金的损失。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花木派出所民警黄强提醒大家:“第一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和短信链接,第二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第三不要轻易转账跟汇款。”
本文总结了上海的两起电信诈骗案件,在这两起案件中,诈骗分子都使出了不同的诈骗手段。一起是利用高息理财诱惑老人转账,另一起是通过保险扣费诱导下载软件骗取密码转账。但幸运的是,由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和警方的及时介入,避免了受害者遭受更大的财产损失。这也警示人们要提高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牢记警方给出的防范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