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的背景下,重庆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积极作为。璧山区深入企业倾听诉求;江北区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整治涉企执法乱象;永川区数字赋能实现“综合查一次”减轻企业迎检负担;綦江区通过信用清单推行“信用+执法”涉企监管改革等内容,展现了重庆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提到重庆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整体成果。
本报记者 姜峰报道,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提出要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的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行动起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努力根治涉企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起一套能够执行、便于检查、可以追溯的执法监督体系。
在重庆,璧山区纪委监委驻璧山高新区纪检监察组深入企业一线,到企业厂房、产业园区等地,询问企业“有没有乱收费、乱检查的情况”“是否存在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认真倾听企业的诉求。这仅仅是重庆在深化营商环境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中的一个小小写照。近年来,重庆市纪委监委推动各区县明确“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治理事项,聚焦涉企执法的关键环节,下大力气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江北区,一场整治涉企执法乱象的行动正在全流程监管下有序进行。有商户叶某某大声抱怨“啷个罚款楞个重嘞?”营商环境巡查人员登门走访时听到了这一诉求,随即查阅执法文书,发现处罚金额竟然超出当场处罚上限4倍之多。于是,问题线索很快被移送到江北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通过顺藤摸瓜的方式,挖出某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人员陈某某长期截留挪用罚款,损害经营主体利益的违纪违法问题。江北区以整治涉企执法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为突破口,按照行业、主体类型全覆盖的要求,将经营主体分层分类,选取其中6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个体工商户设为营商环境监测点。江北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杨阳表示:“我们聘请营商环境观察员,重点监测涉企部门在行政执法、服务效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江北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陈玲介绍,聚焦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等涉企执法关键部门的突出问题,江北区纪委监委对近年来收到的涉企执法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了快查快处、严查严处机制。自2023年以来,已经严查快处了11件典型案件,其中6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永川区,这个拥有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两个国家级平台的区县,辖区企业众多,涉企行政检查业务繁重。怎样在确保行政执法检查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呢?永川区给出的答案是数字赋能。在许多企业的门前,都张贴着一张专属二维码。执法人员进入企业检查或者调研之前,需要先用手机端应用主动扫码登记。系统会自动记录执法人员的信息、入企时间、事由等内容,并且生成电子台账,保证执法行为可以追溯、可以监督。同时,执法人员也能迅速获取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合规记录等数据,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执法检查。永川区司法局副局长谢军贤介绍,永川区36个区级执法部门、23个镇街的1277名执法人员都已经入驻手机端应用。那么,扫码登记之后,数据传输到哪里呢?走进永川区纪委监委营商环境数智监督平台就可以看到,行政执法单位的涉企检查记录在大屏幕上实时更新,企业名称、入企时间、执法单位名称、执法检查评价等信息一目了然。按照“综合查一次”的要求,在相近时间段内,同一执法单位的不同内设机构对同一企业实施检查的,要合并进行;不同行政执法单位对同一企业实施检查的,原则上要联合进行。永川区纪委常委杨科表示:“监督平台形成‘数据汇集—模型分析—预警提示—多跨联动—核查反馈’工作闭环,能够自动从海量数据中识别出违反‘综合查一次’要求的行为,及时提示预警,让违规涉企检查无处遁形。”重庆瑞佳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巨全说:“以前环保、应急、市场监管等单位各查各的,现在执法单位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我们不用反复迎检,能省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经营。”截至目前,在永川区,“入企扫码 综合查一次”改革已经覆盖85项检查事项,各执法单位累计实施“综合查一次”653次,有效减少检查频次20%以上。
綦江区,作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正在探索推行“信用+执法”涉企监管改革。綦江区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科长张明剑介绍,区纪委监委联动区司法局,统筹协调资源,结合执法活动历史数据、企业合规风险点等建立评价模型,对企业开展差异化监督检查。目前,全区1.68万家企业已经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綦江区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执法人员焦海平来到益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綦江分公司,打开“执法+监督”系统比对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和自行监测数据,短短10分钟就完成了一场非现场检查,当时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在线数据是392毫克每升,氨氮在线数据是10毫克每升,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去年7月,万马运输公司驾驶员驾驶货车发生一起轻微事故,綦江区相关执法部门立案调查,认定该公司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并作出行政处罚。万马运输公司对行政处罚有异议,随即申请行政复议。綦江区司法局对其经营情况与信用等级进行调查,发现该公司自开始从事物流运输业务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般及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履行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于是认为应当采取包容审慎执法机制。最后,执法部门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撤销了原《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向万马运输公司指出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綦江区纪委监委压实监管职能部门主体责任,推动监管职能部门制定不予、从轻、减轻处分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实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综合考虑企业信用等级等因素,精准匹配裁量权基准与处罚事项,确保处罚公正适度。綦江区纪委监委深入开展“清风护企·监督护航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出台《关于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綦江区纪委常务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何顺伟表示:“近3年来,我们查处损害营商环境作风和腐败问题51件,立案、处分37人,助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重庆市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六成,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中的占比更是达到九成以上,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重庆市纪委监委将损害营商环境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纳入专项整治范围,推动各区县纪委监委明确70个像“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这样的“小切口”治理事项,推动解决了1946件问题。同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查办案件为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问题线索收集排查、交办督办等工作机制,查处了932件吃拿卡要、暗箱操作等损害营商环境作风和腐败问题,对1179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处理,其中677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并且通过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全市公开通报曝光80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总结了重庆在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多种举措。江北区全流程监管涉企执法,永川区数字赋能涉企检查,綦江区推行“信用+执法”监管改革等,这些举措都是重庆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为解决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优化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同时,全市范围内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解决众多治理事项、查处损害营商环境的案件、公开通报典型案例等,这一系列行动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