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中国核电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进行解读,展现核电业务的稳定增长、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资产结构的优化以及资金保障等多方面的情况。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杜燕飞) 中国核电于近期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揭示了诸多亮点。在这一季度里,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31.37亿元,较同比增长了2.55%。这一增长背后,是核电业务的稳健前行以及新能源业务的加速拓展,同时资产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先看核电主业,其持续释放能量。报告表明,在一季度,核电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0.4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52%。这一板块凭借高负荷、高效率以及零碳排的独特属性,不断地将长期价值兑现。业内人士指出,在电价机制逐渐市场化、可再生能源并网波动性增强的大背景下,核电因其具有“基荷电源 + 高稳定性”的特性,在全国能源结构优化进程中的价值越发显著。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24年底,中国核电控股的在运核电机组共有25台,总装机容量达2375万千瓦,全年核电发电量为1831.22亿千瓦时。截至当下,中国核电控股商运核电机组共计26台,总装机容量为2496.2万千瓦;控股核电机组多达45台,总装机容量达到4682.1万千瓦。中国核电的相关负责人称:“从资产结构来讲,中国核电的核电机组已经步入成熟运营期,折旧摊销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区间,毛利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分析人士也表示,随着多个在建机组进入密集投运的通道,中国核电预计在2030年前后会释放出大规模的新增产能。当前,在政策利好与装机推进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核电正在构建“在运稳定、在建扩张、储备有序”的立体装机结构。
再看新能源业务,正加速朝着规模化发展迈进。报告显示,在一季度,中国核电新能源板块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64%,这个增速明显快于整体收入的增速,成为拉动公司营收增长的强劲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核电新能源机组发电量为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其中,光伏发电量为18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81%,风力发电量为15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02%。新能源上网电量为3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07%。中国核电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核电在风电、光伏等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在运与在建项目,区域布局日益优化,资源获取能力不断增强。伴随着未来运营资产逐步并表、发电效率持续提高以及政策端“整县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等利好的助力,中国核电的新能源业务正加速从“资源获取”向“高效运营”跃升,构建协同清晰、机制完善的一体化发展闭环。
从整体的资产情况来看,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核电总资产达到6877亿元,较年初增长4.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达1136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在建工程达2078亿元,这体现了中国核电在核电、新能源等领域的项目进入到密集建设期。从资金保障的层面来看,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为226.68亿元。报告指出,中国核电借助新能源REITs发行、债转股实施、增资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元融资工具,在降低负债率的同时,增强了权益资本基础,有效地对冲了大规模基建投入带来的财务压力。
中国核电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展现了公司在多方面的良好发展态势。核电业务稳定增长,其特性在能源结构优化中有重要价值,且未来产能有望大规模释放。新能源业务加速发展,成为营收增长新引擎且正实现运营跃升。资产结构持续优化,总资产增长,在建工程投入大。同时,通过多种融资工具保障资金,有效应对财务压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