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委党校学员小坡村“驻村”调研:深入乡村,聚焦发展 小坡村:从贫困村到冲刺亿元村的蝶变之旅,清镇党校学员深入调研

清镇市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在4月23 - 25日赴小坡村开展“驻村”沉浸式调研的情况。文中通过描写小坡村曾经的贫困状况以及如今在政策引领和多方帮助下朝着“村总产值过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贵阳市平均水平”的“三大目标”冲刺的现状,展现小坡村的发展变化。同时详细描述了学员们分组深入村湾巷陌、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进行调研的方式和过程,以及调研过程中学员与村民双向交流的成果等。

“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啥呢?”“今年肉鸡出栏能有多少规模啊?”“‘两清两改两治’还有啥问题呀?”

这里是小坡村的一角。

4月23日晚,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格外热闹。党校学员、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一团,唠家常、谈变化、说发展。

调查研究可是我党的传家宝,也是干部自我修炼的基本功。在4月23 - 25日期间,清镇市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来到小坡村,开展了一场“驻村”沉浸式调研活动。在这三天两夜的时光里,学员们以大地为书本,拜人民为老师,和村民们同吃同住,真心交流,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并拓宽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学员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交流的场景。

小坡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这里位置偏远,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还缺水,长期以来发展十分缓慢。不过,近年来,在政策的引领和多方的帮扶下,小坡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盖起了厂房,种起了果园,还开起了民宿。平坦宽阔的乡村公路,通到了每家每户;一座座漂亮的民居,鳞次栉比。现在,与过去早已截然不同的小坡村,正在朝着“村总产值过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贵阳市平均水平”这“三大目标”加速奋进。

带着问题、怀着思考,边调研、边总结。33名学员分成3个小组,以“农旅融合”“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为主题,深入村巷、田间、车间,通过“听、访、看、研”等多种方式,实地考察小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学员和种植大户交谈的画面。

“在集中学习三周的基础上,我们把培训课堂延伸到乡村振兴的一线,住在农家、吃在农家、学在农家,实实在在地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清镇市委党校副校长蒲蓉这样介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磨练学员的党性、提升能力,让他们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建立功勋。

听百姓的话,说百姓能懂的话,思考百姓的事。带着问题去调研,带着感情去思考,这拉近了学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也收获了许多来自乡村一线的鲜活素材。在双向交流中,学员们还充当起了“宣讲员”的角色,针对土地承包、医保保障、产业扶助等问题,及时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烈又和谐。

学员和村民交谈的情形。

“坐在热板凳上,才能听到群众心底的声音;住在农家,才能收获群众的真情实感。调查研究,‘身到’很重要,‘心到’更重要,只有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才知道政策落实要更加‘接地气’。”学员程兴深有感触地说。

三天的调研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给大家留下了许多的感触。学员徐华说:“从贫困村迈向‘亿元村’,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同时,作为基层干部,小坡村的发展也给我们上了一课,那就是‘心中装着群众,服务无小事’。”

本文总结了清镇市委党校学员到小坡村进行调研的活动。小坡村从贫困村逐步发展,如今向着更高目标冲刺,学员们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研其发展情况,在调研过程中与村民深入交流互动,既拉近了与群众距离、获取了一线素材,又在调研思考中提升了自身党性与能力,这次调研也让学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79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