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链:4个特色产业园的崛起之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聚焦大模型与机器人

成都市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立园”方向,打造4个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的相关情况,包括各个产业园的亮点、建设进展、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等,同时还涉及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格局以及在全国影响力等方面的内容。

成都市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特色产业园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那就是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立园”方向,着力打造4个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4月28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组织的媒体吹风会上,这4个“样板”特色产业园集体登场亮相。

按照相关规划,不同区域有着各自明确的打造重点。四川天府新区将着重围绕兴隆湖构建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成都高新区的重点是打造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武侯区致力于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的建设;成华区则聚焦于龙潭机器人特色产业园。

那这4个产业园究竟都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它们目前的建设进展又到了什么程度?下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在会上,相关负责人都分别给出了详细的介绍。

首先看天府新区,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的负责人称,天府新区以环兴隆湖40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为主要阵地,构建起以“一区一园一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其中,“一区”也就是成都超算中心园区,有着3.5万平方米的载体面积,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提供关键的生产资料。“一园”是天府新经济产业园,载体面积达29.6万平方米,入驻面积已经超过24万平方米。“一岛”为成都科创生态岛,这里已经成功引进了月之暗面(KIMI)、云天励飞等14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的情况。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位于高新区中和街道梓州大道与新裕路交汇处附近,面积大约为58万平方米。该公园的核心定位是“打造西部首个未来机器人公园”,并且规划建设机器人产业聚集中心、机器人测试训练中心、机器人应用场景中心等六大功能中心。而诸葛空间是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重要的产业配套,其总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

成都市武侯区科协(悦湖新材料科技转化中心)产业发展部负责人提到,悦湖科技城位于武侯环城生态北片区,规划面积为5.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3.6平方公里。这里的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特色产业园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天府广场、双流机场、金融城直线距离分别仅有10公里、8公里、12公里,区域内还有“四纵两横”快速路网及4条轨道交通交会覆盖。园区计划在3 - 5年内,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头部企业10家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20个以上,打造各类验证及应用场景不少于80个。

成都市龙潭工业机器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机器人产业园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东北部,由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成都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优化整合而成。在人工智能 - 机器人产业领域,这个园区已经聚集了产业链龙头企业12家、上下游关联企业78家,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26个,还培育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家。园区内有国产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第一的龙头企业埃斯顿,以及国内机器人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卡诺普等知名企业。园区联合成都科创投集团,将在2024年10月落地成都首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项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同时,园区还深化与上海张江、毅达资本等创投合作,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人工智能母基金,组建10只以上的子基金矩阵,规模达157亿元,以此来培育多家机器人上市后备企业。

在发展目标方面,2025年成都的目标是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针对后续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各位负责人也从政策保障、平台搭建、场景打造、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例如,成都市龙潭工业机器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成华经开区朝着“中国西部机器人产业新高地”的目标努力,不断夯实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推动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协同发展。力争到2027年,让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和营收规模实现“两个跃升”,也就是分别达到200家以上和100亿元以上,努力争创全省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形成了“2(主要承载地) 6(协同发展地) N(带动发展地)”的产业发展格局,涉及算力、数据、大模型、AI芯片、机器人、示范应用等众多相关领域。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双千突破”,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并且算力规模达到了8700P。

目前,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正在逐步上升。在赛迪顾问近期发布的“2025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TOP100”榜单中,成都市有华鲲振宇、创意信息、数之联、考拉悠然、恒图科技5家企业上榜,上榜数量在全国排名第5。

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韩子哲认为,成都现在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依托AI创新中心、西部智谷、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天府园)等产业载体,聚集人工智能产业资源,培育出了5家人工智能百强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各个产业链环节,通过垂直领域的创新快速切入市场,并且展现出了差异化的竞争力。

对于成都未来的发展,韩子哲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快构建多模态训练数据和垂直行业训练数据供给体系,建设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和训练中心,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转化;二是深化场景应用示范,借助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等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培育标杆型解决方案;三是加快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等方式,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生态的突破。(成都商报 -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本文总结了成都市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方向打造4个特色产业园的情况,包括各产业园亮点、建设进展和未来规划等内容,同时阐述了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格局、目标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并提及相关人士对成都未来发展的建议。这些内容展示了成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方面积极布局和发展的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7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