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杨志鹏的求职经历。他来自新疆阿勒泰,受学长学姐影响决定返乡投身能源事业,最终签约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文中还分享了他在求职过程中的经验,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以及如何应对求职中的迷茫等内容。
求职过程,是寻觅理想舞台的征程,也是自我探寻与价值实现的深度历程。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杨志鹏,籍贯为新疆阿勒泰,就读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受周围学长学姐的感染,在毕业之时,他毅然决定回归家乡,投身能源行业,最终与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工作地点位于昌吉。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他幸运地被这家家乡企业录用,杨志鹏对学校构建起与企业直接交流的平台满怀感激,这一平台宛如一座桥梁,连接起他返乡发展的道路。


当谈及求职成功的经验时,杨志鹏首先提到:“我懂得了怎样让简历的格式更加清晰、专业,以及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示自我。”面试,这个看似轻松实则充满考验的环节,对于初涉求职的杨志鹏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他讲述道:“初次面试的时候,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面对面试官的问题,我的回答显得十分生硬和不自然。我的心跳急剧加速,手心冒汗,回答问题时声音都在颤抖。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站在一个庞大的舞台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压力大得几乎让我无法呼吸。”随着面试次数的增多,杨志鹏逐渐摸清了面试官的提问套路,并且借助社交媒体、职业论坛,以及与朋友和前辈的交流等方式寻求援助,为每一次面试精心准备。他开始学习怎样更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在回答问题时如何保持从容淡定。他练习了各类面试常见问题,还尝试将这些问题与自己的经历和技能相融合,从而彰显自身优势。从去年9月初到秋招结束,招聘会和宣讲会一场接着一场。杨志鹏建议同学们珍视每一次面试机会,大胆地向面试官展现自己,唯有真诚的态度,才能打动对方。他表示:“不要自我设限,而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给面试官一个选择自己的理由。”

在秋招接近尾声的时候,杨志鹏察觉到宣讲会的参与人数逐渐减少。这让他觉得十分惋惜,因为这意味着不少同学可能错失了与心仪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杨志鹏回忆起,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招聘日,他参加了多场宣讲会和面试,凭借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态度,在一天之内就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岗位。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人们常常会陷入迷茫与犹豫之中。对此,杨志鹏认为:“求职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期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企业也在寻找最适合的员工。”他建议大家在感到犹豫不决的时候,不妨及时与老师、父母或者信任的导师进行沟通。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他人的意见,以免拖延决策的时间。“因为每一分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导致一个宝贵机会的丧失。”“新疆是能源产业的一片沃土,更是我的根基。看到学长学姐们在家乡的能源领域大放异彩,我深刻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的同频共振。”谈到返乡就业的初衷,杨志鹏觉得,真正的成才并非追逐一线城市的光环,而是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昌吉的产业平台和家乡的人才政策,给了我们这一代人难得的机遇——既能实现职业理想,又能陪伴家人、回馈家乡。新能源作为行业标杆,能够让我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绿色能源的实际行动。”
本文总结了杨志鹏的求职经历,从他决定返乡就业到成功签约家乡企业,展现了他在求职过程中的成长。包括克服面试紧张、掌握面试技巧、珍惜面试机会等经验,同时也分享了他对求职双向选择的理解以及返乡就业的意义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