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发布会:金融政策对市场的多方面影响,金融政策支持下的市场格局:政策节奏、企业盈利与板块机会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央行发布3类10项重磅举措,金融监管总局发布8项增量政策,证监会官宣多项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公募机构对此次政策与之前“9·24”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多家公募机构认为政策节奏快于预期且还有政策空间,中短期股指或震荡,长期看好A股。还从不同机构的角度分析了政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如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等机构的观点。同时对国内企业盈利企稳时间进行了预估,各基金公司也给出了对市场结构方面可重点关注的板块方向。

5月7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盛大召开。在这场发布会上,中国金融领域的三大巨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纷纷亮相。他们的任务是详细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相关情况,并且耐心解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央行重磅出击,发布了涵盖3个类别总共10项的重大举措,这些举措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投入到金融市场的湖泊中,必然会激起层层涟漪。而金融监管总局也不甘示弱,一口气发布了8项增量政策。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官宣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众多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众多公募机构对此迅速做出反应并展开深入分析。有公募机构指出,与之前“9·24”出台的一揽子政策相比,此次发布会稳经济的优先级更为凸显。这次会议所发布政策的目标重点在于提振需求,尤其在科技产业方面政策倾斜较为明显。不过该机构也认为,“本次会议和‘9·24’有所区别,但并不改变市场向上的趋势。首先,业绩验证期刚刚过去,后续外需回落的压力可能会逐渐浮出水面;其次,本次会议所处的市场位置以及市场风险偏好都与‘9·24’有着很大的差异;最后,‘9·24’政策属于那种‘从0到1’直接改变市场预期的类型,而本次会议主要是对4月政治局会议的贯彻落实,并且在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加剧的情况下,发挥‘稳预期’的重要作用。”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多家公募机构达成共识,那就是政策推进的节奏比预想中的要快。并且,他们预计后续还会存在一定的政策拓展空间。然而,想要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提升并非易事,在中短期之内,股指可能还是会维持在震荡的格局当中。不过,从长远的眼光看,大家都对A股未来的表现充满信心。从结构方面来分析,大部分公募机构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那就是可以着重关注由内需主导的自主科技、红利价值和新兴消费这三个确定性比较高的方向。再看三季度的财政情况,在此次发布会上,降准政策与政策利率、公积金贷款利率、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一起全线下调。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认为:“降息降准等一系列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措施不但能够对实体经济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而且还释放出非常明确的政策信号。基于此,我们可以期待在其他领域会有更多的政策落地生根,这对稳定市场预期是非常有利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出台相对来说需要的细节较少,所以能够更快地出台,预计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其他政策也会相继出台。”他还进一步表示:“内部政策的调整与中美谈判的重新启动同时进行,这对市场和经济将会产生1 + 1大于2的协同效应。在形势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及时做出政策调整,而不是等到尘埃落定,之后预计政策会根据谈判和经济市场的表现进行动态调整。”路博迈基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政策节奏快于预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近期的高频数据加上即将公布的4月经济数据,再加上人民币汇率压力得到了大幅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宽松政策是符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四稳”要求的。另一方面,路博迈基金觉得政策出台较快也体现了今年政策提前布局、及时反馈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特点。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的作用,这无疑也给市场注入了一定的信心。往后看,虽然此次降息的幅度不大,但是如果关税带来的冲击更大的话,后续预计还会有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招商基金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市场对此次发布会的第一反应是央行的‘双降’超出预期,但我们认为随着关税冲击的逐渐显现,真正能够让经济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货币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预计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在今年二季度的持续落地实施,三季度增量财政的空间也将随之打开。”永赢基金则从货币政策和经济需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他们称,单看本次货币政策,或许能够保证流动性处于继续宽松的环境之中,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市场预期,其信号作用是比较强的;从经济需求方面来看,理论上降息、结构性降息能够带动一部分需求,但是目前仍然需要财政、产业政策的配合。总体而言,永赢基金认为,本次“一行一局一会”的政策组合是以“宽货币 + 稳信用 + 资本市场托底”为框架的,在短期之内将通过释放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来缓解市场压力,而科技创新、设备更新等领域再贷款额度的扩容有望加速相关产业的资本开支。不过,政策的重心仍然侧重于预期引导和风险缓释,财政政策增量工具的落地节奏以及需求侧刺激的力度,可能会成为市场预期差的主要来源。在对国内企业盈利情况的展望方面,往后看,光大保德信基金分析指出,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执行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在这个阶段,金融宽松政策集中落地并且与稳定资本市场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这有利于维持短期的风险偏好,有助于在关键时期维持A股市场的总体活力。浦银安盛基金则持有这样的观点,在当前出口面临压力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在二季度可能会面临盈利方面的挑战。而政策的呵护力度加大能够增强市场信心,有望使得无风险利率、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得到提升,这对权益市场的长期表现或许是有利的。上银基金同样指出,对于权益市场来说,整体是偏乐观的。鉴于当前市场位置已经隐含了一定的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政策支持预期,所以短期内不容易形成向上的很大弹性,但却能给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向下的风险被锁定,市场流动性预计有望维持在比较活跃的状态。路博迈基金表示,随着中美双方发布和谈信号,短期内关税摩擦可能会进入谈判阶段。在国内对冲政策的发酵作用下,预计市场会在短期内忽略“弱现实”,转而预期关税缓和,从而使市场情绪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指数有望呈现结构性的上行。该基金还称:“我们整体维持短期季度层面的震荡市的判断,下半年更加看好市场。虽然中期我们认为特朗普政策应该也会出现调整,但政策摇摆和调整偏慢是大概率事件。我们认为国内企业盈利真正企稳有望出现在今年底至明年初,从而催化更持续的市场表现。”财通基金预计,市场大概率会延续“震荡修复”的态势,向下的风险是有限的,向上的动能会受到政策托底和流动性宽松政策的支撑。随着4月业绩验证期的结束,压制小盘成长股的因素会逐渐消退,再加上政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支持,市场风格有望回归到科技成长的主线上。关税谈判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市场已经对“最坏情形”进行了定价,如果美方因为内部分歧或者经济压力寻求缓和,风险偏好可能会显著回升,5月中下旬将是一个关键的观察窗口。最后,在众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的大背景下,各大基金公司也对哪些板块值得看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表示看好“震荡颠簸期红利防守、内外风险收敛后重新交易新兴产业技术进步、关注受益内需政策的板块”这三大主线。在二季度初始,市场处于震荡颠簸期,红利防守可关注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内外风险收敛后重新交易新兴产业技术进步时,重点关注AI应用端的创新进展,人形机器人等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在外部冲击下关注受益内需政策相关方向,关注政策刺激下顺周期、大消费的投资机会。路博迈基金认为,从市场结构上看,科技依然是亮点。在此次会议上,科技产业的政策倾向比较明显,“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会让位于稳增长”的观点在此次会议中得到了证实,新型再贷款与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考虑到成长方向目前的位置不高,短期内看好成长类(如AI、机器人、自主可控、军工等),但中期需要注意贸易摩擦可能会反复。招商基金同样认为,考虑到经济预期上修空间,经过前期调整后当前成长风格性价比凸显,预计后续具备产业趋势、率先实现盈利兑现的优质科技方向有望相对占优,可关注AI、机器人、港股互联网等。永赢基金则表示,在结构上可以聚焦三条主线:一是科创主题在制度包容性提升与再贷款定向支持下强化产业逻辑;二是高端制造板块顺应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设备更新政策共振;三是低估值蓝筹受益于流动性宽松与险资增配红利。上银基金建议,持续关注由内需主导的自主科技、红利价值和新兴消费这三个确定性较高的方向。后续一方面要关注支持经济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要关注公募基金改革、引入保险资金、重大并购重组等相关政策对市场风格的影响。兴银基金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短期内可关注流动性敏感板块(如券商、地产)、政策红利行业(如科技、消费);中长期布局高股息防御资产及产业升级主线(如高端制造、绿色经济)。并且建议密切跟踪后续财政政策协同及经济数据验证,以便动态调整仓位结构。

5月7日的金融政策发布会带来众多政策举措。公募机构对比此次与“9·24”政策,多家认为政策节奏快且还有空间,中短期股指或震荡、长期看好A股。不同机构从多方面分析政策影响,如对市场、经济、企业盈利企稳时间等。同时各基金公司还就市场结构提出可关注的板块方向,包括科技、消费、红利价值等相关板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4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