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果,包括多个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以及创新人工智能产品的不断涌现,展现成都在这一领域的活力与潜力。
在成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人形机器人,它是由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如图所示)
从科技局传来消息,截至目前,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成绩斐然。这里已经汇聚了多达62家行业大模型企业,其中有8个模型还通过了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这使得成都的创新人工智能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先看看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情况。在四川川投智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这里的研发中心副部长胡晓曦正在给客户演示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四川省首个文旅垂直领域大模型。这个AI文旅大模型可不简单,它跟传统的数字导览有着天壤之别。传统数字导览只能提供那种固定内容的单向讲解,就像一个机械的复读机。而这个AI文旅大模型就不一样了,它支持自然对话,就像一个贴心的导游。当游客提出问题的时候,它不仅能给出答案,还能根据游客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不管是在景区游览的时候,还是在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这个大模型都能给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优质的体验。比如说在海螺沟等景区,这个AI文旅大模型已经实现了商用,能给游客提供智能行程规划和互动解说。而且它还在武侯祠、都江堰景区试点应用呢。胡晓曦还提到,这个文旅大模型是基于通用大模型技术,把文旅行业数据和垂直领域资源整合到一起了。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为这个模型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
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在智慧交通赛道上发力,他们打造了城域交通全息感知基座。臻识科技副总经理王蔚宇介绍说,这个产品可是首次创新运用了边缘计算技术,这一技术使得它能够实现交通场景的实时数字孪生。这个产品厉害着呢,它目前能够识别1400多种目标物体,以及这些物体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事件。而且它的实时感知达到了40毫秒以内的超低延时,三维定位精度也能达到50厘米以内。这项技术就像是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打造了一个非常完备的数字底座,能助力交通管理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和便利化转型。目前这个产品已经在深圳机场成功落地,在成都的部分写字楼也已经投入运营了。
再说说创新人工智能产品方面。在2025“蓉漂人才日”活动的人才创新创业成果展上,有一款人形机器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就是由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首台完全基于高通平台的端侧多模态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通天晓”。阿加犀智能CEO孙晓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他们现在致力于给机器人赋予“灵魂”。现在机器人研发领域大多数都在关注机器人本体,比如说平衡性和全身运动控制这些方面。但是他们另辟蹊径,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利用端侧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上,这样就能让机器人理解语言、进行思考并且自主规划行动。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人的智能核心变得更聪明,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意图,让机器人就像有了人类一样生动的“灵魂”,而且这一切都不需要网络连接。
在兴隆湖畔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传来了好消息。在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动态》4月刊中,这个中心自主研发的“基于3DSGs的人形机器人任务规划推理执行系统”——Raydiculous - 1被列为当月全球人工智能五大前沿科技成果。这个成果可是和OpenAI的o3和o4 - mini模型、Meta的开源大模型Llama 4等全球前沿大模型产品一起入选的,这就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已经跻身国际顶尖行列。这个中心的副总经理陈洋告诉记者,这个成果已经应用到了“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上了。而且截至目前,这个中心已经连续发布了7款人形机器人产品,还有多款全国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大模型。他还透露,在2025年上半年,会推出面向消费者领域的文旅机器人“镗钯”,可以应用在自主安全巡逻、文旅场景智能导览等场景;到了2026年上半年,还会推出二代轮式双臂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广泛应用在家庭、养老等场景。
本文总结了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出表现,包括大模型企业的汇聚、多个大模型的成功落地应用以及创新人工智能产品的涌现,展示了成都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探索和卓越成果,体现出成都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