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胜利日阅兵:规模盛大,中俄关系新走向 俄罗斯胜利日阅兵:装备展示与外交新局

本文将聚焦俄罗斯胜利日阅兵,阐述其阅兵规模、可能展示的装备,以及这一阅兵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于外交方面的意义,特别是普京对中俄关系的定调,分析美国不喜欢这种状况的原因以及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景等。

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即将来临,人们都在好奇,此次阅兵的规模会盛大到何种程度呢?据消息称,在9号这一天,俄罗斯将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从彩排的规模来看,庆典的阵容基本已经确定下来了,预计参加阅兵式的人员将会超过一万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足以展现出俄罗斯对于此次阅兵的重视程度。

在武器装备方面,俄军也有着丰富的安排。其中,T - 34坦克将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T - 34坦克可是二战时期苏军的主力坦克,在诸多战役里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它也因此被赋予了“传奇坦克”的美誉。然而,由于它诞生的年代较为久远,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俄罗斯真的打算在这场阅兵式上启用T - 34坦克的话,很可能会被乌克兰抓住机会进行炒作,声称“俄现代化坦克装备已捉襟见肘”。但实际上,俄罗斯可不会这么容易被看扁。

因为在这次阅兵式上,预计将会有不少现代化的先进装备亮相。像S - 400防空系统、“伊斯坎德尔”导弹、“亚尔斯”洲际导弹以及“天竺葵 - 2”无人机等。从这些装备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俄罗斯有着非常清晰的目的,那就是展示出俄军在不同距离目标上的打击能力。S - 400防空系统的射程能够达到400公里,这对于乌克兰来说是一种威慑力量;“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接近2000公里,并且飞行速度超过7马赫,这样的性能足以突破北约的反导系统;“亚尔斯”洲际导弹更是厉害,它的射程超过一万公里,这个射程足以覆盖美国全境,这一装备在阅兵中算得上是压轴的存在。而“天竺葵 - 2”无人机无疑是此次阅兵中的新秀,它的续航能力超强,能够达到2000公里以上,负载能力也相当优秀,可以携带90公斤的炸弹。最为关键的是,它的造价非常便宜,如果大规模制造的话,单价还能够进一步降低,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军队可以对其进行集群部署,从而在战场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俄乌冲突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俄罗斯举行这场阅兵式,可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武力,还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活动,成为打破西方外交封锁的一个平台。为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广泛地邀请各国宾客。按照俄方的说法,预计将会有超过20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其中中国也在受邀之列。虽然中方还没有登机出发,但是这一情况已经能够说明两点重要的信息。第一点,这表明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外交支持;第二点,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俄两国都会继续保持非常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中俄两国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对于中国而言,在美国试图拉拢俄罗斯来对抗中国的这种情况下,一个稳定的中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一种稳定的保障,而且也会让美国感到很不乐意。而对于俄罗斯来说,美国所谓的示好不过是口头上的,并没有实际的好处。哪怕美国在俄乌冲突上偏向俄罗斯,俄罗斯也很难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毕竟乌克兰也有自己需要维护的国家利益,如果美国拉偏架,反而不利于俄乌之间的和谈。但是中俄之间的合作却能够让俄罗斯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就拿经贸领域来说,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越来越紧密。有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时候,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原油已经超过了1亿吨,这使得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并且是最大的管道天然气来源国。“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也已经通气,预计每年的供气量能够高达380亿立方米。对于寻求经济发展的俄罗斯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优质合作伙伴。

普京近期用9个字定调中俄关系,称中俄关系是“深层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这表明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与美西方那种受意识形态捆绑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中俄关系更加务实、更加实在,是以战略生存需求为核心的关系。双方的存在都能够满足对方的战略需求,在大方向上有着部分相同的目标,就像是天然的伙伴。具体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去年的时候,中俄双边贸易额已经接近2500亿美元,而美俄双边贸易额却仅仅只有30亿美元左右。美俄之间远隔大洋,而中俄互为近邻。俄罗斯想要发展远东地区,最佳的合作伙伴就是中国。更为关键的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美国真的豁免了部分对俄制裁,也很有可能在下一秒就重新恢复甚至加码。普京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所以俄罗斯必须开拓其他方向,增强国内经济的韧性。这就决定了俄罗斯有发展中俄关系的动力,而且不管美俄关系未来如何发展,都不会对中俄关系产生任何影响。

本文总结了俄罗斯胜利日阅兵的规模、装备展示情况及其背后的战略意图。阐述了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此次阅兵在外交方面的重要意义,如普京广邀宾客欲打破外交封锁,中国的参与体现出对俄外交支持及中俄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分析了中俄关系的特点,普京对其的定调,以及这种关系稳定发展的原因,包括美国拉拢、美俄关系的不稳定、中俄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等多方面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68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