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五一”期间迎来客流高峰的情况,包括内地游客的数量以及一些景点的游客情况,还阐述了香港特区政府和业界为应对客流高峰、将人气转化为财气所做出的努力,如跨部门统筹接待旅客、优化偏远地区交通配套、根据游客消费趋势调整产品供给、举办特色活动、吸引海外客源等,展现了香港在旅游方面积极创新求变的姿态。
中新社香港5月4日消息,“五一”期间香港迎来了客流高峰。截至5月3日21时,中国内地“五一”假期前3天入境香港的内地游客约67.6万人次,这个数字接近去年“五一”假期5天访港内地游客人次的90%。无论是尖沙咀这样的传统景点,还是长洲岛等“宝藏海岛”,都满是游客的身影。
香港特区政府为了能把“五一”假期内地客流带来的人气成功转化为财气,近年来积极带领旅游、零售、餐饮等行业的人士苦练“内功”,转型求变。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动文旅融合,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近两年,每逢内地的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长假来临之前,特区政府都会召开跨部门的工作会议。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运输及物流局、保安局等部门提前做好统筹规划,精心安排访港内地旅客的接待工作。
自2023年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香港的郊野公园、海岛成为众多内地旅客访港游玩的新选择。就拿今年来说,500港元纸币图案取景地、有着独特地貌的香港西贡万宜水库东坝地区成为了网红们喜爱的“打卡”之地。然而,这个地方地处偏僻,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徒步的游客常常要排队等巴士。
在今年“五一”假期之前,特区政府的多个机构联合起来优化了万宜水库东坝地区的交通配套设施,游客的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媒体记者发现,现场安排了数十辆小巴和的士来接送客流,以往的“人等车”变成了“车等人”,出行的体验明显变好了。
从业界的角度来讲,近年来香港的旅游、零售、餐饮等行业都积极主动地识别变化、应对变化、寻求变化。随着游客的消费趋势从实物消费逐渐转向更重视服务消费,这些行业相应地增加了相关产品的供给。在今年“五一”假期,香港就有商场联合流行的盲盒文创店,用热门角色来布置“打卡”的位置,吸引顾客前来体验。
香港旅游发展局5月1日晚以天后诞、谭公诞及长洲太平清醮三大传统节庆为主题,在湾仔海滨举办了无人机表演。香港特色民俗“抢包山”比赛的场景出现在夜空之中,仿佛“抢包山”抢上了天,引得围观的人群连连赞叹。
值得注意的是,特区政府和业界不仅仅把目光放在内地客群上,还致力于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源来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近期访问了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目的是探讨香港与中东地区在文体旅领域的合作潜力,努力使香港成为中东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访港的非内地旅客同比上升了18%,达到298万人次。
“香港游”如此受欢迎,这充分说明特区政府和旅游业界在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海外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来香港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将会更加熠熠生辉。(完)
本文总结了香港在“五一”客流高峰期间的旅游情况,包括内地游客数量、不同景点的游客情况等。重点阐述了香港特区政府和业界为推动旅游发展所做的努力,如跨部门协作、根据游客需求调整产品供给、举办特色活动以及吸引海外客源等,这些努力使得香港旅游不断发展,未来也有着更广阔的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