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总是想要让所有人满意这种心理背后的问题,分析了这种心理如何导致自我牺牲、被他人理所当然地压榨、失去做自己的权利等情况,最后呼吁人们要重视自己的感受,勇敢做自己。
你是否常常下意识地试图让所有人都感到开心呢?比如说,当别人找你帮忙的时候,即便你已经疲惫不堪,却还是不敢拒绝;同事提出无理的要求,你心里明明十分不爽,可脸上却依旧挂着笑容答应下来;家庭聚会时,你内心渴望安静地坐着休息,却不停地在人群中周旋、服务,照顾着每一个人。
你已经习惯了“为他人让步”,但是却从未问过自己:“我自己,是否满意呢?”一直以来,你可能认为只要周围的人都满意了,那自己就算是成功了;并且你也一直被教导要成为一个“善解人意、体贴大方”的人。
然而,渐渐地你会发觉,其他人都过得很惬意,而你自己却变得越来越压抑、疲惫,逐渐失去了真实的自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让所有人满意”会是人生中最大的陷阱呢?为什么你越是想要做到“不得罪任何人”,到最后却越容易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不开心呢?
一、追求面面俱到,实则是在逐步牺牲自己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呢?担心拒绝别人之后对方会不高兴;害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会破坏气氛;想要照顾到所有人,于是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
你将他人的满意放在了自己的舒适感之上,把“好相处”当成了自己人生的核心价值。你为他人让步、让位、让出时间,到最后,自己竟然连一个位置都没有了。
别人轻轻松松地提出要求,你连思考的余地都不敢留,就马上答应;别人只要说一句“你能不能帮个忙”,你就立刻把自己的事情往后推,就怕他们觉得你“不够仗义”;别人一句“不就是一件小事吗”,你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你一直在努力维护每一段关系,可结果却是:他们过得很舒服,而你却很辛苦;他们满意了,你却被消耗殆尽了。
你的委屈感与日俱增,内心的愤怒也在悄然滋生,可是你却连“拒绝”都不会了。其实你不是不懂得保护自己,只是你太害怕自己“不讨人喜欢”了。你把“别人生气”这件事看得太过重要,而把“自己满意”看得太轻了。
二、毫无底线的好脾气,只会让他人更加理所当然地欺压你
当别人说“你人太好了”的时候,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种夸奖,但实际上,这是在试探你的底线。
你容忍了一件小事,下一次对方就可能更加过分;你答应了加班,大家就默认你随时都能加班,随叫随到;你从不发火,别人就会觉得你没有情绪,很好说话,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人。
你以为自己的忍让能够换来他人的尊重,可实际上别人看到的只是你的“好拿捏”。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习得性服从”。
当一个人一次次为了关系而牺牲自己,而对方却没有任何反思、尊重或者回馈的时候,那么这段关系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模式:你负责让别人舒服,而别人负责继续消耗你。
别人会说你“太好了”“总是为别人着想”,可是他们从来不会问你一句:“你想不想呢?”你以为自己在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你却忽略了,真正的善良是有分寸感的,是对别人好的同时,也不会亏待自己。
你越没有底线,别人就越不把你当回事。到最后你会发现,你辛苦经营的关系,其实都是你在单方面努力维持。你越是想要“让所有人满意”,就越容易成为那个“最不被在意”的人。
三、越害怕被讨厌,就越会失去“做自己的权利”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害怕让别人不高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这样一种恐惧:“如果我让别人不开心了,他们就会不喜欢我、不认可我、不再需要我了。”
于是,你选择去迎合、取悦、服从他人,还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这样做的代价就是,你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
你想要拒绝却不敢,想要表达却咽下,想要追求却总是拖延。你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讨人喜欢”的人设,却再也找不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了。
你活在别人的情绪里,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中,却忘记了最应该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节奏和意愿。
你不敢说“不”,是因为你太害怕被嫌弃;你不敢做自己,是因为你太害怕被否定。但是你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为了成为别人“满意的人”,而是为了做自己。
真正有力量的人,从来不会害怕被讨厌。因为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生的,而是为了活出自己最本真的模样。
你要学会有选择性地讨好,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适当地拒绝他人。你要练习说出“我不喜欢”,表达出“我不舒服”,活出“我不想”。
你要给自己进行一次心理上的“搬家”——从别人的评价体系中脱离出来,进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里。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让所有人满意,反而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清爽。
四、梅娘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如果你太渴望被所有人喜欢,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极度纠结;如果你太想要顾及所有人的感受,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极度压抑。
你以为你的付出能够换来他人的好感,可实际上你付出的是你的真实、自我和人生。你并不是不够好,而是你太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却忘记了要做一个“真实的人”。
你总是想要做到面面俱到,不得罪人、不惹人厌烦,拼命地维护各种关系,怕冷场、怕拒绝、怕让别人失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你牺牲了多少自己的情绪、喜好、原则和自由呢?
你在饭桌上迎合他人,在职场中委屈自己,在家庭里妥协让步。你害怕别人因为一句“不高兴”就全盘否定你所有的付出。
可是,你越是在乎别人的感受,就越容易亏待自己。你一次次地委屈自己来成全别人,到最后,别人不一定会感激你,只是习惯了你低头、理所当然地接受你的妥协。
你要记住一句话:你如果活成了所有人都喜欢的样子,那就一定不是你自己的样子了。真正的自我成长,是从敢于被别人讨厌开始的;真正的心理成熟,是从敢于让别人“不满意”开始的。
你不是来当工具人、和事佬或者万能胶的。你不是所有人的情绪垃圾桶,更不是谁生活中的“情绪避震器”。
你是一个可以有主见、有立场、有情绪、有锋芒的人。你值得被喜欢,但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换取;你值得过上好日子,但不是依靠“让别人满意”才能拥有。
你不是来成为别人期待中的“好人”的,而是来活出自己的。你是你自己的世界,不需要在别人的人生里扮演“好人”的角色,不要总是亏待自己!你只需要,对自己满意,就足够了。
本文指出很多人总是想让所有人满意,这种心理会导致牺牲自己、被他人利用、失去自我等问题,强调了人们要重视自己的感受,不能总是为了他人满意而委屈自己,要勇敢做自己,真正的成长是从敢于被人讨厌开始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