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网络上出现众多关于电车充电难的现象,如服务区充电排队数小时甚至通宵,还有插队引发争吵等情况。同时对比了油车和电车在长途出行中的优劣,也提及了相关数据如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等,引发人们对电车长途出行的思考。
近日,有博主发出疑问:“还有谁说电车比油车香,都来看看吧。”五一当天,一位男士发布视频称自己在服务区充电站排队4个多小时仍未充上电。他表示,就算轮到自己,估计还得两个小时,再加上充电时间,基本上一天就过去了,所以他奉劝大家假期出游尽量别开电车。还有网友发帖称,五一在高速服务区,每个充电桩前都有20多台电车在排队充电。在这种苦等的情况下,竟然还出现了插队现象,进而引发了争吵,最后只能报警处理,这着实是电车出行的一种悲哀。不禁让人疑惑,节假日为什么还要开电车出远门呢?这不是自找苦吃吗?或许这也是很多人不敢轻易购买电车的真正原因。有人估计,只有当电车充电一次仅需10分钟,续航能达到700 - 800公里时,电车才算是真正成熟,否则电车的销量很难有大幅提升,大家觉得呢?关于电车充电,还有网友现身说法。在服务区停车充电时,通宵有50多辆车在排队,这下可老实了。有位车主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开电车出远门(从成都到西昌,五百多公里)的经历,由于经验不足,在石棉服务区看到有12辆车在排队充电,当时队友看余电还有100公里出头,就任性地说:“走,不排了,下一个服务区充电。”结果没想到出了石棉服务区后一路爬坡,耗电速度远超预期。在余电只剩20多公里且还没到达菩萨岗服务区时,就在路边开始排队,好不容易进了服务区,一打听,前面竟然有50多辆车,只能老老实实排队等待。这位车主还说当晚准备就在车上呆一宿了,第一次在车里过夜,没想到旁边车的车主从后备箱抱出了棉被。对于建议出高速口充电的朋友,这位车主表示查了这个服务区的位置,是川内海拔最高的服务区,难怪昨晚那么冷,又冰又冷的,很多人都披着棉被在排队等充电,车窗内玻璃上都是雾气冷凝成的水柱顺着玻璃流下来。面对这些电车出行的囧途状况,有网友调侃:“5天游玩,3天在充电,还有一天在睡觉。”还有网友庆幸当初听了老婆的话买了插混而不是纯电,五一跑了一千多公里不用充电,才知道插混是最优解,油耗也就四毛多一公里,高速开120时速时一点焦虑也没有。根据央视网消息,5月1日是“五一”假期第一天,各地出行迎来客流高峰。全国铁路5月1日预计发送旅客2250万人次,加开列车1341列;4月3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3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全国高速车流量预计达6650万辆次,约为平日流量的2.1倍,公路出行以跨省中长途出行为主,出城拥堵高峰集中在5月1日10时 - 12时。民航5月1日预计发送旅客23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1%,保障航班18751班,同比增长3.58%;预计航班正常率达到92%。从懂车帝上搜索可知,这个五一有3.15亿人在车轮上迁徙,5月1日当天,有6650万辆汽车在高速上行驶,新能源汽车占比20%。大家都知道电车省油,但却不省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达90%以上,但节假日期间“车桩比”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热门旅游线路,单日充电需求峰值可达充电桩负荷的3倍,排队超2小时成为普遍现象。业内人士指出,加快快充技术普及、推进服务区充电桩集群化建设,或许是破解“充电劫”的关键。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节假日出行更像是一场“续航焦虑”与“耐心”的双重考验。当“打赢充电,打输住院”的调侃成为现实写照,如何让新能源车在长途出行中真正实现“无忧续航”,依然是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从当前电车在长途出行中遇到的充电难题来看,建议跑长途还是尽量选择油车,虽然耗油,但不担心充电问题。五一假期电车充电难的现象被众多网友曝光,包括长时间排队、插队纠纷等。这反映出电车虽有省油的优势,但在长途出行方面存在充电不便的劣势。与油车相比,电车在目前还未达到能让消费者完全放心长途出行的水平。同时,行业数据也显示出节假日期间车桩比失衡等问题,要想让电车在长途出行中无忧续航,快充技术普及和充电桩集群化建设是关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