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以来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并促使银行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同时详细介绍了信贷资金在不同领域的流向情况,如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金融等重点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增强,居民资金需求也有积极变化,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为稳投资提供保障,贷款利率处于低位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最后提到央行下一步将继续用足货币政策助力经济发展。
新华社北京5月2日消息(记者吴雨),记者近期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自今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致力于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态势,并且督促各大银行不断优化信贷结构,进而推动经济朝着持续回升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今年这个时间区间内,我国的信贷资金主要都流向了哪些领域呢?中国人民银行给出了一系列的数据以供参考。
截至3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了6.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15.1%;绿色贷款的余额已经超过了4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9.6%;普惠小微贷款的余额大约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普惠小微授信的户数约为6200万户,仅在一季度就增加了93万户,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多出了55万户。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以及普惠金融等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的支持力度有了明显的增强。与此同时,居民资金需求方面也展现出了更多积极的变化。
数据表明,3月末的时候,我国住户居民的消费贷款余额接近60万亿元,在一季度增加了大约2500亿元,同比多增加了超20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为38万亿元,一季度增加约2200亿元,同比也多增加了超2000亿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为稳定投资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5%。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9.3%;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1.2%;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长7.5%,这些数据均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
贷款利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它既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又影响着个人的贷款负担。在今年的一季度,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这使得经营主体和居民的利息负担持续减轻。今年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45个百分点;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6%,同比下降了0.55个百分点。
记者还了解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充分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做好金融支持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信贷资金流向重点和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增强,居民资金需求有积极变化,中长期贷款增速较高,贷款利率处于低位,未来央行将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功能助力经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