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内容进行阐述。专访中提到贸易紧张局势使亚洲经济增长放缓,低收入经济体受冲击严重,同时还对亚洲经济体的应对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新华社华盛顿4月27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日前于华盛顿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在专访过程中,斯里尼瓦桑表示,当下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正致使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其中亚洲的低收入经济体可能会遭受尤为厉害的冲击。不过,他也指出像中国等主要经济体以及区域内规模较小的经济体,都有着非常可观的内需发展潜力。
IMF在24日公布了亚洲经济增长的预测情况。相关数据表明,在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之下,亚太地区在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会放缓到3.9%,这个数据较之前的预测值下调了0.5个百分点。斯里尼瓦桑指出,此次预测值的下调是源于“关税措施、贸易紧张局势、不确定性加剧以及金融条件收紧”等因素。
他还表示,除了增长预期被下调之外,IMF还对经济下行风险发出了警示。不确定性不断上升、金融条件进一步收紧以及外部需求持续疲软,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造成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斯里尼瓦桑发出警告称,一旦美国实施其之前所宣布的高关税政策,那些经济规模比较小、收入较低的亚洲国家将会遭受更加严重的冲击。
斯里尼瓦桑指出,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去应对外部的挑战。当面临关税等政策冲击以及外部需求萎缩的时候,那些政策调节空间有限的经济体,其抗风险能力将会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此外,规模较小的国家在国际上的议价能力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在贸易谈判中能够灵活应对的余地也比较小,其发展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展望未来,斯里尼瓦桑建议亚洲经济体推进结构性改革。他认为,这些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并且受益于贸易自由化的经济体,应该着力于扩大内需,构建内外需并重的均衡发展模式。
他指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主要经济体以及区域内规模较小的经济体,都具备可观的内需潜力。IMF建议亚洲经济体通过刺激消费、提振民间投资等方式,推动形成更加平衡的增长模式。
斯里尼瓦桑同时强调了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他表示,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谈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贸易协定时,这位IMF官员表示,任何清晰、稳定和可预测的贸易环境都将是非常有益的。IMF呼吁各国以务实、建设性的方式达成协议。他认为这些协议不论是区域性的、跨区域的还是双边的,都将有助于通过出口激发增长潜力。
本文总结了IMF亚太部主任斯里尼瓦桑在专访中的观点。他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使亚洲经济增长放缓,低收入经济体受冲击更大,部分经济体应对外部挑战能力有限。同时提出亚洲经济体应推进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达成各类贸易协定以激发增长潜力等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