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某事件下,协和“4+4”试点班招生模式再审视

中日友好医院肖某被实名举报事件展开,由于举报中涉及人物董某某的受教育经历为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从而引发公众对该培养模式的关注。文章详细阐述了协和“4+4”试点班与传统“八年制”的区别、其对标国际模式的情况、招生规则、培养时长以及毕业生的就业优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提到了该事件引发后相关方的一些反应。

北京协和医学院,图源其官网。

近期,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被实名举报一事成为焦点话题。举报信提到肖某的出轨对象董某某,她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试点班取得医学博士学位,这一受教育经历让公众对这个培养模式更加关注。

就在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称,已成立调查组。该调查组会秉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联合相关方面对涉及的肖某、董某以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的调查核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会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协和“4+4”试点班与传统的“八年制”有区别。传统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从本科阶段起始。自2006年起,协和的这一专业被纳入清华大学招生体系,报考者必须将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协和)”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历年被录取者中,不乏各地高分考生,甚至常有省理科状元。

而协和的“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推动,于2018年开始实行的,其定位为研究生教育。那些来自全球顶尖学校的非医学专业且有志于学医的本科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也就是本科教育4年加上医学教育4年,合格者将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王辰代表院校讲话时指出,“4+4”模式满足了医学发展的两个条件:一是以人力所能及的方式设计、体现了医学的多学科性;二是设立了可招揽天下各专业精英人才从医的机制。

协和“4+4”模式对标国际模式。尽管很多从事医学教育的资深人士公开表示,“4+4”模式是世界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是成熟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体制,并且在英国也有不少大学启动了这种模式,但在2018年7月底,“协和医学院即将开班招收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攻读临床医学博士”的消息还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知乎等平台出现了不同声音。

南都记者发现,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马超曾公开回应,这个项目并非完全照搬美国的“4+4”模式,而是“3+5”。因为大部分本科生在前三年已经修够本科毕业所需学分,大四比较宽松,就可以到协和开始学习,这样在协和能学习5年,仅比“八年制”在协和的5.5年少半年。他还提到,协和“4+4”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仍需规培,培养目标依然是临床大夫,不会摒弃协和在临床方面的优势,对学生的要求只会更高。

协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自2018年首次招生就秉持“英雄不问出处”理念,实行“文理兼收”。南都记者查询得知,首批录取了16人,录取者的本科院校有北大、清华、中国科大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名校,专业覆盖生命科学、地质、能源、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

经教育部批准,从2019年起,试点班除了继续从国内高水平大学招收推免生,还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此次引发网络热议的董某某就是2019年被录取的学生。根据2019年1月26日的招生简章,当年招生计划为30名,实行“申请 - 审核”加复试考核机制,对申请者有明确要求,包括本科毕业院校排名、在校平均学分绩点等,对生物学、化学和数学课程的学分要求较多。

“4+4”试点班的招生规则经过多次调整,目前稳定为每年两期,春季批次面向国内大学达到“推免”要求的优秀本科生,半年后的冬季批次面向国内和国外大学。在其2026级本科毕业生春季批次招生简章中,对申请人本科期间修读的生物学、化学和数学学分要求提高,同时对英语、物理、逻辑思维及写作能力、人文社会类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学分也设置了最低线,复试采用笔试、多站式考试和专家面试的形式。

由于选拔过程公开信息较少,董某某受教育经历曝光后,网友对协和“4+4”录取的其他学生也产生了疑虑。4月29日,南都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电话、“4+4”试点班咨询电话以及纪检监督电话,均无人接听。4月30日凌晨,“4+4”试点班招生网出现页面无法打开、多次刷新仍加载失败的情况,当天下午恢复正常。

协和“4+4”试点班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多学科整合课程结构,引入多种国际通行教学方法,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融入病房医疗团队并实践学习,还需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符合条件者获医学博士学位。“八年制”前2.5年为医预科(在清华大学完成),进入医学教育阶段后有不同时长的课程和训练,而“4+4”试点班学生在完成10个月的器官 - 系统 - 功能整合模块课程后,有不同时长的临床课程、见习、实习以及自选模块和毕业论文答辩。

据一名协和“4+4”试点班开设之初攻读医学博士的医学生晓梦(化名)介绍,前4年就读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接受4年医学教育就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这意味着他们要在4年内完成相当于临床医学本科生5年的课程,还要见习、实习、完成科研实验和博士论文,按培养方案完成要求会很艰苦。

晓梦表示,与“5+3+3”学制相比,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已被部分人诟病“火候不到”,但协和的同学很聪明,即便临床基础差,后续规培也能弥补不足。在美国“4+4”模式下,学生毕业后也要经历很长的住院医师阶段。晓梦回忆自己在协和攻读博士期间,未曾听闻有“4+4”试点班学生被淘汰。协和八年制和“4+4”试点班毕业生有时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原因之一是年龄优势,且如果导师是科主任乃至院士,可能会受到加持,更容易留在协和系统内。晓梦理解网友愤怒,但希望不要“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也希望母校能直面公众疑问。

文章以肖某被实名举报事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的教育模式。包括其与传统“八年制”的差异、对标国际模式情况、招生规则的调整、培养过程的艰辛以及毕业生的就业优势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也反映出该事件引发后公众对试点班的关注、疑虑以及相关方的应对情况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42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