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向设计致敬:陈汉民设计文献展”开幕式在清华美院美术馆举行。文中介绍了展览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200余件作品实物、档案文献与设计手稿、研究图示等,这些都用于展示陈汉民先生的设计思想、设计实践与教育理念。同时还提到了开幕式上各方人士对陈汉民先生的评价以及展览的意义等内容。
4月29日,正值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这个特别的日子,一场意义非凡的展览——“向设计致敬:陈汉民设计文献展”的开幕式在清华美院美术馆拉开了帷幕。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共同主办,视觉传达设计系书记陈楠教授担任主持。这一展览可是校庆系列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哦。展览精心准备了200余件展品,这些展品类型丰富,有作品实物,它们就像是陈汉民先生设计生涯的结晶,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还有档案文献、设计手稿以及研究图示等,这些珍贵的资料如同拼图的碎片,系统地梳理并展示了陈汉民先生的设计思想、设计实践以及教育理念。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教授满怀深情地回顾了陈汉民先生的诸多贡献。陈汉民先生身兼数职,他既是教师,又是教学督导,还是平面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他对学院设计教育学科的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而且,陈汉民先生长期投身于国家形象和民生设计相关的工作当中,他设计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像公共信息图形、交通标志等国家标准,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标志,还有1997年香港回归相关的众多作品。可以说,他是新中国平面设计领域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也发表了讲话。他提到,“向设计致敬”这个展览是关山月美术馆基于“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定位的学术系列展,一直以来都得到了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基金的长期支持。这个系列展已经成功举办了7个个案研究展,其中有五位设计大家(张仃、张光宇、庞薰琹、雷圭元、陈汉民)都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此次陈汉民设计文献展从关山月美术馆引回学院展出,通过教案、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陈先生“育人为本”的治学精神,这无疑进一步深化了馆校合作的学术价值。展览学术顾问何洁教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陈汉民先生提出的“好懂、好记、好看、好用”四好原则,实际上就是设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准则。真正优秀的设计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要满足人的需求。何洁教授还概括了陈先生的处事特点为忧国忧民、亲力亲为、诲人不倦,表面上看这像是他的性格所致,但实际上是源于他对“中国设计”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陈先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研究和实践,一直积极关注并参与国家重要设计项目的评选、指导工作以及设计教育活动。他所展现出的敏锐思维、专业高度和充沛精力,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视觉传达设计系冯梅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第一届(1956级)学生,她着重强调了陈先生对张光宇等老一辈先生艺术与设计的传承与发扬。她对“向设计致敬”这个展览主题表示非常认同,认为这个主题十分贴切。她指出陈先生设计的标志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特色,他巧妙地把中国红、汉字与图形符号等传统艺术元素进行现代转译与重构。而他“功夫在画外”的创作理念,是源于他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以及对生活经验的精妙提炼构思。策展人、艺术史论系书记郭秋惠副教授讲述了策展思路。展览通过七个板块展出陈汉民先生的200余件设计作品以及相关文献,并且辑录了他的设计与教育思想语录作为导言,目的就是要全方位呈现他在艺术设计和教育方面的成就,以及他所秉持的“中国风格、民族情感、时代审美”的设计思想。最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教授宣布展览开幕,他对这个展览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够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设计教育课堂。本文总结了“向设计致敬:陈汉民设计文献展”开幕式在清华美院校庆期间的举行情况,阐述了展览通过多种展品展现陈汉民的设计相关理念,众多嘉宾从不同角度评价了陈汉民先生在设计教育、设计实践、对传统的传承等多方面的贡献,以及展览对馆校合作学术价值的深化和对设计教育课堂的意义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