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内容,详细介绍了通知里提出的17条政策举措,包括激励企业吸纳青年、拓宽基层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能力以及强化就业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措施等。
人民政协报传来消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不久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这一《通知》包含17条政策举措,旨在全方位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创业工作。
在激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方面,《通知》提出多种策略。一方面,综合运用扩岗补助、就业困难等人员社保补贴等各类政策,以此来激发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方式,促使各项就业政策能够集中快速兑现。并且,组织人社专员、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接,深入了解这些企业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招聘需求,进而实现人岗的迅速匹配。
《通知》也明确了一些特殊政策。如果社会组织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并且签订劳动合同,按照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那么这个社会组织可以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这一政策将一直执行到2025年12月31日。此外,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该政策的执行期限到2026年12月31日。
关于拓宽基层就业空间,《通知》有着明确的要求。省级人社部门需要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对本地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城乡社区就业岗位进行动态发布。同时,统筹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在招募计划方面,加大向脱贫地区、东北地区、边疆地区的倾斜力度。
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能力,《通知》提出了“双千”计划。该计划聚焦就业市场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推动在全国高校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其中重点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就业培训。而且,引导并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依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在2025年,努力组织100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与到技能培训活动当中。考虑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特点,着重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研究数字经济技能需求清单,开发出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培训项目。
《通知》强调要着重强化就业服务保障。在高校就业指导帮扶方面要做细做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与高校合作设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对于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要明确专人进行结对帮扶,实施“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提供3 - 5个高质量岗位信息。
另外,开展“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将岗位资源重点向三四线城市倾斜。加强对就业转失业青年的摸排工作,持续开展联系服务。依靠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现有的资源,建设一批青年就业驿站,从而为异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政策解读、职业指导、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务。
本文总结了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的17条政策,这些政策从激励企业吸纳、拓宽基层就业、提升就业能力和强化就业服务保障等多方面为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支持与保障。这有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顺利就业创业,解决就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对稳定就业市场有着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