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知乎盐言故事主办的“网络文学短篇创作的兴起与期待”研讨会的相关情况。会上专家学者与作者代表围绕网络文学短篇创作展开讨论,提到短篇兴起改变文学生态和大众认知,专家们还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短篇创作特点,作者们也分享了创作感受,最后表示要努力尝试写出更好的短篇作品。
本报记者徐嘉伟报道,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与知乎盐言故事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网络文学短篇创作的兴起与期待”的研讨会。在这个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和作者代表齐聚一堂,针对网络文学短篇创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指出:“在近几年,网络文学短篇创作的兴起已经演变成一种行业内引人瞩目的现象,众多的短篇作品迅速地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新的平台不断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中短篇作品,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文学的生态产生了改变。以前,人们一提到网络文学就会想到超长篇类型的小说,而现在这种认知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对网络文学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在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参与了具体的分析研讨。像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季、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玮以及中国作协创研部发展研究处处长聂梦等专家,他们分别结合《乌鸦铃铛》《活在真空里》《祝福》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
李玮提出,在当下的网络文学发展格局中,短篇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了一条全新的“赛道”。网络文学短篇创作具备一些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创作者非常重视开篇部分,开篇往往能够决定一篇短篇作品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其次,在情节设置方面,网络文学短篇更为集约,它会着重于故事情节高效地向前推进,并且注重情感快速地积累。第三点是,在场景方面会进行简化处理,而人物对话则采用戏剧性的处理方式,力求在简单的几句对话中就能够向读者输入最大限度的信息。
聂梦表示,网络文学短篇创作其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它必须以一个能够“抓人”的故事作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到情趣、腔调、叙事弹性以及语体风格等多个方面。对于创作者来说,要同时兼顾这些因素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参与研讨会的作者们,如《乌鸦铃铛》的作者米花、《活在真空里》的作者点灯、《祝福》的作者核融炉等,也纷纷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米花说道:“短篇故事在叙事节奏以及人物塑造这两个方面存在着更多的限制。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我会倾向于创作具有强烈冲突的剧情。”为了能够在非常短的篇幅内呈现出核心的矛盾以及情感,在叙事逻辑上就必须要尽可能地做到简洁、单一。
点灯表示:“长篇网络文学讲究的是世界观的全面性、人物的细腻刻画以及情感的丰富性。如果想要在长篇网络文学的创作土壤里写出悬疑推理类的精品作品,很可能会出现更新速度跟不上,而且作品质量也难以保证的情况。”他还认为,现实悬疑和本格推理在创作上都是一种留白的艺术,而第一人称短篇为悬疑推理作品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土壤。
核融炉认为,短篇创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就是要“浑然天成”。具体来说,就是要减少背景和设定方面的内容,让故事自然而然地展开,使得人物和剧情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作品创作时,要用强烈的悬念来开头,这样能够迅速地将读者带入到故事之中,然后通过对节奏的有效控制,牢牢地抓住读者的情绪和注意力,让读者的情绪层层叠加,一直到作品的结尾,从而在有限的篇幅内达到一种“一击即中”的效果。
面对网络文学短篇创作精品化的发展趋势,这些网络文学短篇作者们也表示,在未来将会努力地进行新的尝试,提高故事的立意,创新故事的结构,争取创作出更加打动人心的故事,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总结了网络文学短篇创作研讨会的情况,包括专家对短篇兴起意义的看法、结合作品分析创作特点,以及作者分享的创作感受和对未来的展望。体现出网络文学短篇创作正走向精品化,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其发展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