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民营经济:乘发展浪潮,展强劲韧性

天津民营经济在2024年的发展状况,通过展示一季度的亮眼数据,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等,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包括民营企业的创新举措、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及政府的培育政策等内容。

在津沽这片土地上,一场蓬勃发展的浪潮汹涌向前。2024年的天津,经济发展在一季度就交上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这个数字不仅超出了天津市全年的预期增长目标,而且还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民营经济在这组数据背后的表现相当抢眼。一季度,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9%;1至2月,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6%,比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快了5.7个百分点。记者近期深入多家天津民营企业进行探访,这些企业紧扣时代发展的节奏,扎根当地丰富的资源,勇敢地在变革的“深水区”闯荡。从那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某个领域的突破,到产业园区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合作产生的共振效应,天津民营企业正在努力构建起一种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韧性防线。创新为开拓市场按下了加速键。立足天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是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源泉。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曹彬深有感触地说:“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并且深深地融入到产业链当中,企业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菲特公司原本主要经营汽车检测业务,后来跨界涉足制造业通用检测。曹彬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研发,这一举措不仅让公司拓展了市场,解决了生存危机,而且公司产值还超出预设目标一半有余。去年2月的时候,菲特公司主营的汽车检测业务萎缩了一半。当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办法弥补这部分萎缩的业务量,可是从哪里挖掘增量呢?曹彬说:“天津有12条重点产业链,各类产业场景非常完备。如果把现有的技术和经验进行推广和复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他认为,无论是飞机制造还是生物医药,工业生产中的质量、生产、安全和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场景和需求是相通的。于是,菲特成立了“行业通用研究中心”,朝着“通用性”检测方向转型。然而,十几个项目同时研发,每天至少30万元的运营开支,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企业身上。而且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密集是这个行业的特性,这使得企业资金链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个关键时刻,天津工信、科技、金融等多个部门联合创新推出了项目贷,不到两周的时间就为菲特公司落实了5000万元的低息贷款。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检测综合平台,最终成功打入欧洲市场,还与欧洲轴承行业的某头部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与此同时,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院士工作站落户菲特,让前沿的太赫兹、激光光谱技术应用到生物医药领域,实现了检测产品的“在线秒检”。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一家勇于开拓市场的企业。在高压输电线路上,该公司的无人机正在进行无人化、智能化巡检;在广袤的森林里,无人机穿梭在密林之间,实时监测森林的状态;在码头上空,无人机能够反馈信息发出预警,避免船舶发生剐蹭。这家在在北京中关村孵化、天津滨海新区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把研发部门设在北京,而生产测试、组装等工作放在天津。近年来,企业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客户的关注。云圣智能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朱胜利说:“无人机可以说是‘空中网格员’,也是‘低空城市治理师’。”不久前,他和团队前往阿联酋、阿曼等国,发现当地工业场景对中国的无人机产品有很大需求,目前正在积极洽谈合作事宜。数据表明,在天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瞪羚企业中,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都在95%以上。科技创新一直是突破困境、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2024年以来,为了打破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僵局,天津市探索“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天津理工大学张联齐教授团队拥有“一种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该专利在提升新能源电池性能与稳定性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一次,在天津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与智感技术(天津)有限公司交流过程中,发现企业在电池材料、能量密度提升以及快充技术等方面存在需求。但初次合作时,双方都存在顾虑。天津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李彭辉说,经过协商,最终确定由学校团队先将专利许可给公司使用,根据使用效果支付费用。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公司需要在合同期满内支付费用;如果没有达到效果,则不需要付费。李彭辉表示:“这种模式更有利于企业和老师之间建立联系,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有助于更多成果走向产业化。”这种打破传统科技成果转化固有模式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去年,天津市科技局等部门深入开展走访调研,研究并出台了“先使用后付费”相关政策与工作模式,鼓励专利先使用后付费。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滨海高新区等高校和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人保财险等金融机构也创新了多种增信方式。滨海新区科技局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室主任辛鹏认为,“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搭建了科教资源与企业沟通的桥梁,能够真正筛选出成长潜力大的科创成果并加以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2025年计划推动100家企业实现与高校的合作。3月,天津市召开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暨成果转化“三个一”行动,提出鼓励高校建立完善内部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推广成果转化“一张明白纸、一幅流程图、一批服务专员”制度。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效引领。天津市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推动企业梯度培育方面,今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和5家天津企业共同组成的“天津机器人代表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从深耕重载AGV专精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到一站式自动化采购平台,天津的智能制造正在机器人领域实现从核心技术到实际应用场景落地的全链条突破。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本土企业,作为参展商参加了此次博览会。企业董事长任志勇说:“朗誉的成长离不开天津对企业的关注和培育。”主管部门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专门服务、匹配相应政策、解答疑难问题,推动这家小企业快速发展。如今的朗誉,已经成为全世界重载AGV载重纪录的保持者。产业链培育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主营产品包括高速并联机器人、协作码垛机器人等。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施凤财说,当地政府帮助他们争取到了三年免租和后续厂房房租减免政策。在天津市工信局和天津市科技局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多次获得制造业高质量应用场景资金补贴和相关科技项目的立项及研发补贴,研发能力得到增强。企业研发出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的物料抓取机器人,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20%。“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是天津培育产业体系的愿景之一。2024年,天津市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1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值占比超过70%,位居全国前列。联想创新产业园的“黑灯工厂”与传统车间大不相同,在这个工厂里,每9秒就能在黑暗中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个产业园是联想集团功能最齐全、智能制造程度最高的工厂,也是集团在东北亚地区唯一生产通用类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和工作站等产品的制造研发基地。整个车间几乎可以脱离人工操作,即使车间灯光全部关闭也不会影响生产进度。联想的智能工厂是天津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的一个例证。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表示,天津市将在2025年内新培育不少于100家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其中不少于1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同时还将培育10家5G全连接工厂,持续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尹继辉还提到,近年来天津坚持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3.7,位列国内第一梯队。渤海之滨,民营经济正乘风破浪不断前行。天津市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天津民营经济对地方税收贡献率达到51.7%,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比全市快1.4个百分点,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总结了天津民营经济在202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从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入手,阐述了民营经济在其中的突出贡献。文中详细讲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如创新开拓市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企业梯度培育等方面,同时也提到了政府在其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包括出台政策、提供补贴等,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天津民营经济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89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