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黄工程线路参数测试圆满完成:电网建设的重要一步

4月26日15时17分在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的江黄工程黄兴I、II线线路持续3天的参数测试圆满结束这一事件。此次测试对工程建设意义重大,不仅全面掌握了线路电气特性,还通过首创的试验结果比对验证了500千伏线路带电试验技术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开拓了电网建设与运维的新测试途径。同时也介绍了带电互感技术的优势以及为做好此次测试各方所做的努力,最后提到随着测试完成工程已具备送电条件,此次技术创新成果为后续工程和电网运维提供了宝贵经验。

4月26日15时17分,在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随着工作人员把最后一组数据采集完毕,江黄工程(江南±800千伏换流站~黄石10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线路工程)黄兴I、II线线路持续了3天的参数测试圆满画上句号。这一结果表明,江黄工程建设朝着前方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这次测试让我们全面地掌握了线路的电气特性。并且,依靠全国首创的500千伏线路带电与不带电互感试验结果的比对,验证了500千伏线路带电试验技术的稳定性与准确性,为电网建设以及运维状况开拓了新的测试道路。

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周介绍说:“带电互感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互感测试必须中断电力供应的限制,实现了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下进行高精度的参数检测,从而提高了电网运维的效率以及供电的可靠性。”在输电线路新建或者改造之后的关键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运用智能感知与动态监测技术来给新建线路进行“体检”。通过对互感参数进行测量,能够及时发现线路里短路、断路或者接线错误等隐患问题,防止在带电运行之后出现故障,进而提升线路投运的可靠性。

为了做好这次测试,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与武汉大洋义天公司技术团队携手,多次对试验涉及的±800千伏永兴站、1000千伏黄石站、500千伏磁湖站开展现场勘查。沿着线路排查线上的残留物,协调实验所必需的电源车、高空作业车等设备。通过研发特制的测量装置,达成了多线路电磁感应信号的纳秒级同步采集,并且依靠高精度计算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并行线路间复杂电磁耦合干扰的难题。除了对黄兴I、II线本体的电阻、电抗、电容以及绝缘性能等核心参数进行精确测量之外,还完成了复杂的互感测试矩阵。经过实测数据的验证,带电测试结果与停电测试的误差率被控制在0.5%以内,为电网运行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随着测试顺利完成,江黄工程线路的电气性能已经通过专业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设计规范与电网运行要求,这意味着该线路已经完全具备送电的条件。这次的技术创新成果不但为后续的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积累了珍贵的经验,还为我国电网智能化、高效化运维提供了可以复制推广的“中国方案”,这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向更高的水平。(秦川、钟晨、郭晖)

本文总结了江黄工程黄兴I、II线线路参数测试的成功完成及其意义。包括对线路电气特性的掌握、带电试验技术的验证、新测试途径的开辟,介绍了带电互感技术优势,各方为测试做的努力,最后强调测试完成后线路具备送电条件以及此次成果对后续工程和电网运维的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81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