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业发展:从承接转移到构建体系 四川:产业转移中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情况。四川省聚焦国家需求和自身能力,深化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和项目。文章通过达州渠县经开区的纺织产业、遂宁经开区的普思电子以及宜宾高新区的逸仙光伏等案例,分别阐述了建圈强链、优质政府服务、创新生态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及四川各地积极开展活动,即将举办的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意义重大。

近年来,四川省着眼于国家需求和自身的能力范围,持续不断地加深与东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四川积极地进行政策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并且对发展战略进行升级,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选择四川,并且能够在四川落地生根。四川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充分表明产业转移并非只是简单的承接,而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在达州渠县经开区,纺织产业的“链式攻坚”堪称全省建圈强链工作的一个缩影。对于来自福建的铭圳纺织提出的32项供应链需求,渠县经开区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当地划定了半径为3公里的“配套攻坚区”,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成功引进了高端染整、功能性助剂等12家上下游企业。同时,整合了48项政策工具,采用“搬迁补贴 + 物流分担”的组合政策,这一举措使得轻纺项目的配套率从37%大幅跃升至80%,成功构建起了“原料—面料—成衣”三公里的闭环生态。

四川渠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冯全表示:“产业链缺什么,配套攻坚就标红什么,目标企业要什么,政策工具箱就匹配什么。我们专门腾出200亩土地,用来安置铭圳纺织的核心供应商。现在我们的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纺纱—织造—功能性面料’的垂直链条,物流成本也下降了20%。”

在“隔墙配套”的模式下,铭圳纺织和邻近企业共同使用智能验布系统,这使得瑕疵检出率提高到了99.5%;高端羽绒服面料能够直接供应给成衣厂,新品上市周期从45天压缩到了20天。政府还推动12家链属企业共享蒸汽能源和跨境检测平台,2024年园区新增8个功能性面料项目,日均产能突破30万米,年产值超过30亿元。

四川省铭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丽说:“之前,我们的纱线供应商在福建,现在园区隔墙就有两家可以选择。政府还帮助我们对接成渝印染和制衣企业,现在我们生产的部分中高端面料已经应用到国内361度、李宁等品牌,日产能冲到15万米以上。这种‘链式协同’才是我们扎根西部的底气所在。”

扎根西部的底气源于“建圈强链”所构建起来的产业转移“骨架”,而优质的政府服务则是项目落地生根的“血脉”。在遂宁经开区,普思电子的车间里36条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普思电子是从深圳整体迁移过来的电子元件龙头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仅仅用了180天。

遂宁普思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湘赣说:“当时经合、经信、企服、建交等部门组成的10余人的专班小组,提前3个月完成了110千伏变电站扩容,甚至连我们员工子女入学问题都被列入了政府的服务清单,特别是海关、商务等部门为我们提供了最便捷的通关服务,让我们的保税物料通关结算周期缩短了两周。”

遂宁当地提出了“6个1”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覆盖了项目从招引到扩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把麻烦留给政府,把方便留给企业。今年一季度,普思电子实现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22%。

遂宁经开区经信商务科技局副局长舒超说:“我们形成了‘项目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服务机制,真正实现了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的转变,普思电子顺利完成了珠海、深圳两个基地在遂宁的整合,产能也在逐步释放。”

打好基础才能实现突围加速。在宜宾高新区的逸仙光伏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为本月底全面开展先进TOPCon产业化技术研发做准备。

四川逸仙光伏产业创新中心电池研发工程师裴辉辉说:“该技术与产业化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环境适应性,还能通过成本优化和产业链协同推动整个行业降本增效。”

面对光伏行业的挑战,宜宾正以创新链构建产业链,打造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敖东说:“宜宾光伏产业能够快速崛起,离不开‘三个关键词’:绿电驱动、集群效应、创新引擎。与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创新中心、研究中心已经投入运行,在光伏领域发布并实施的7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已经全面开展合作并且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川通过链式思维重塑成本优势,利用优质服务破解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焦虑,凭借创新生态打开增长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四川各市(州)累计开展小分队拜访等活动超过700余次,组织省外产业推介活动超过40场。当西部制造对接全球赛道时,即将在四川开启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项目的集聚,更是中国产业版图重构的关键一步。

四川省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作为,通过多个地区的实例展示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建圈强链、优质服务、创新生态等方面的成果,各地通过不同方式吸引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众多的拜访和推介活动也表明四川在积极对接外部资源,而即将举办的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对中国产业版图重构有着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86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