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食堂在假期对外开放这一现象,其中以“五一”期间荣昌区政府食堂等为例。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地方早在2019年就开始这样做,如扬州。但文章重点在于思考基层政府机关如果没有大食堂该如何应对,并且通过其他文旅宣传方面跟风的例子,指出基层政府应保持定力,明确自身职责是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而不是盲目跟风。
“五一”假期期间,政府机关食堂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火爆了一把。根据众多媒体的报道,在这个“五一”假期里,对外开放的政府机关食堂数量有所增加。其中,“荣昌区政府食堂米饭蒸了半吨多”这一话题更是一路飙升,登上了热搜榜的第一名,并且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点赞认可。实际上,政府机关食堂在假期对外开放早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早在2019年的清明节假期,扬州市政府食堂就开始对游客开放了。扬州也因此成为了国内最早向游客开放政府内部食堂的城市之一,并且一直将这个举措持续到现在,不断地为扬州的旅游业增添美誉。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加入到这一行动中的城市数量也在持续地增多。一些网友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打卡”政府机关食堂的体验和感受,使得不少城市因为这个原因而在网络上“出圈”,被更多人知晓。基层政府机关食堂在节假日对游客敞开大门,为游客解决用餐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举动。然而,如果一些基层政府机关并没有这样的大食堂,那该怎么办呢?他们会不会因此而产生一种被“卷”的焦虑感呢?会不会突然冒出“想办法建造一个大食堂”的想法呢?这些担忧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过度忧虑。就像之前,个别地方的文旅局长通过出镜拍摄短视频来宣传本地的文旅资源,在网络上获得了很高的流量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很多地方的文旅局长也纷纷效仿,“赤膊上阵”加入到这个竞争之中。然而,后面的一些视频并不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还有前段时间,一名年轻村干部在油菜田跳舞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使得当地乡村声名大噪。结果,“村干部下田跳舞”很快就成为了一种“一阵风”的现象,有的甚至将其拍成了庸俗搞笑的短视频,这种跟风的行为反而让人感觉不舒服。再回到政府机关对外开放食堂这件事情上,其实是否跟进这一做法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各地政府要为游客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体验环境。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大家怀着向往的心情来到一个地方旅游,在游览山水、领略当地文化之后,更倾向于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或者小吃。或许游客们更关心的是当地特色美食店的数量是否足够多,卫生是否达到标准,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是否需要排很长的队,会不会遭遇“宰客”的不良行为,购物消费是否存在“坑”等问题。专门跑到政府食堂去吃一顿饭,恐怕大多数游客并不会特意去“打卡”,除非这个食堂正好就在风景名胜区的附近。巧合的是,扬州市政府食堂距离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仅仅只有2公里,对游客开放自然是顺势而为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具备扬州这样的条件,那还不如在创造良好环境方面踏踏实实地下一番真功夫。创造并且不断优化包括旅游服务业、创业就业等领域在内的营商环境,一直都是基层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其分内之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无论是对于单位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有智慧的做法。各个单位、每个人的“自己的事情”都不尽相同,或许有的会光彩夺目,或许有的只是默默无闻,但只要能够“办好自己的事情”,都是在谱写一首属于自己独特的恢弘的交响曲。目前,对于基层政府机关来说,需要承担的责任事项比较多,日常的事务也很繁杂。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对“自己的事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当网络流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时,更要保持应有的定力,不能被一些没有意义的流量所裹挟,不要在跟风中“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集中精力做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大小事务,无论事情大小都服务好百姓和客商,这样做或许吸引不了网络流量,但是所创造的业绩和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文章先阐述了政府机关食堂假期对外开放的现象,接着提出基层政府若没大食堂的担忧。通过文旅宣传跟风的例子强调基层政府应保持定力,不应盲目跟风,而应专注于创造包括旅游服务、创业就业等领域的营商环境等自身职责,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为百姓和客商服务,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