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动贸易战后,欧洲民众对美国的看法发生转变,进而果断减少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的现象。欧洲央行的评估显示这可能是长期持续的决定性转变,文章还列举了欧洲抵制美国产品的多种表现、相关数据调查结果以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反应等情况。
自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对于欧洲民众而言,美国商品与服务的吸引力正在急剧下降。在以往,瑞典的摩托车爱好者们对哈雷·戴维森(Harley - Davidson)品牌极为追捧;英国酒吧里,杰克·丹尼(Jack Daniel’s)威士忌的诱人香气弥漫;在时尚之都法国,李维斯(Levi’s)牛仔裤象征着潮流时尚。然而,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美国《纽约时报》5日报道,美国与欧洲的贸易战紧张局势下,情况出现了极大的反转。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的最新评估表明,许多欧洲消费者开始回避美国产品和服务,这一“不再购买美国货”的趋势很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就在4月,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征收10%的全面关税,并且还威胁要对包括欧盟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这一举措下,像特斯拉和麦当劳这样的美国知名企业,明显感受到了欧洲消费者对“美国制造”产品的抵触情绪。欧洲央行在一篇关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博文中提到:“美国新征收的对欧洲产品的贸易关税,正让欧洲消费者在购物时深思熟虑”,“消费者非常乐意主动避开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在过去数月里,欧洲抵制美国产品的浪潮就已经汹涌而起。从大众熟知的可口可乐、亨氏番茄酱,到网络相关的谷歌浏览器、流媒体播放平台奈飞,再到汽车领域的特斯拉、福特汽车等,欧洲网友们积极分享着各类美国货的替代方案。特朗普政府扬言要接管格陵兰岛后,更是引发了丹麦民众的强烈不满,促使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组织抵制活动。欧洲央行发现,随着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全球关税来重塑世界贸易格局,欧洲人对美国对待长期盟友的态度越发愤怒。欧洲央行表示,新的情况是欧洲消费者“倾向于彻底放弃美国产品和品牌”,不管要付出什么代价,即使那些有能力承受价格上涨的家庭也是如此。“这表明欧洲消费者的反应可能不只是对关税上调的短期回应,而是预示着消费者偏好可能长期结构性地从美国产品和品牌转移”。在德国和意大利,开发者们推出了能够扫描食品和服装商品的应用程序,专门为那些不想购买美国货的人提供便利,其中最受欢迎的“品牌扫描”(BrandSnap)应用程序甚至会推荐欧洲的替代品。在一个由法国人运营、拥有3.1万名成员的社交媒体频道上,人们纷纷炫耀自己购买了德国品牌阿迪达斯,还分享自己避免去美国旅行的故事。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虽然一些抵制亚马逊的消费者在网上抱怨本国其他电商平台送货速度更慢或者更不可靠,但他们仍然表示会坚守自己的立场。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依旧有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继续购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但美国企业和投资者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国际市场上与美国关税政策相关的种种迹象。数据显示,4月份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持续大幅下滑,在瑞典的销量同比暴跌81%。与此同时,麦当劳也察觉到国外对美国品牌的消极态度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北欧和加拿大。欧洲央行在4月底的博文中还指出,通常情况下,关税对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受影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就是如果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会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但是,近期美国的关税可能会导致更广泛的偏好转变,使欧洲人完全放弃美国产品和品牌,不论价格如何波动。欧洲央行消费者预期调查(CES)的数据显示,消费者非常愿意主动放弃美国产品和服务。在0到100的评分体系中,替代意愿的中位数得分为80分,其中0分表示完全不愿意购买美国产品的替代品,100分则表示非常愿意。此外,调查结果也表明,欧洲消费者的反应可能不只是对关税增加的暂时回应,而是对美国产品和品牌的偏好可能在长期结构上发生了转变。一般来说,当价格上涨时,低收入者往往不得不重新考虑其购买决策,而高收入者受到的影响较小。然而,欧洲央行的调查数据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结果:收入越高,人们越有可能做出替代选择。这一意外的结果或许是因为高收入家庭可能更多地受到偏好而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持续的国际政治和贸易形势变化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支出出现重大转变,尤其是对美国产品而言。在当前背景下,消费者对关税上调的反应可能会与标准教科书中的消费模式大相径庭。美国发动贸易战后,由于关税等一系列因素,欧洲民众对美国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从原本的喜爱到开始抵制,这种转变可能是长期且结构性的,并且不同收入群体也呈现出与传统理论相悖的反应,这一现象表明国际政治和贸易形势变化对消费者支出模式有着重大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3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