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的巴基斯坦风情餐厅:美食与友谊的交融

在北京五道口有一家充满巴基斯坦风情的餐厅,由巴基斯坦人创办。餐厅不仅有特色美食,还吸引了中外众多顾客,成为中巴民间交流的纽带。通过介绍餐厅的环境、客源结构、食材来源、促销活动等方面,展现出这家小店在促进中巴文化交流、巩固中巴友谊方面的积极意义。

在北京五道口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有这样一些街头小店,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梦想孵化基地,是经济机体里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创业者将自己的热爱都倾注到这些小空间里,让小店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环球资讯广播精心策划了《青春不打烊》节目,带着大家走进这些小店,去体验中外创业者充满活力、“不打烊”的小店和他们的青春故事。其中有一家位于北京五道口的餐厅,散发着浓郁的巴基斯坦风情,吸引着源源不断的食客前来。一推开这家餐厅的门,映入眼帘的是薄荷绿的墙壁,还有悬挂着的星月灯笼。铜碗里煮着沸腾的咖喱,空气中弥漫着小茴香与肉桂的香气,再加上香甜馥郁的豆蔻奶茶,仿佛瞬间就把人带到了巴基斯坦。餐厅的吧台上还摆放着中巴两国的国旗。这家餐厅于2018年创立,创始人是巴基斯坦人阿德,现在主要由他28岁的弟弟阿马德打理。阿马德表示,哥哥创建这家餐厅的目的可不只是为了提供美味的食物,更希望它能成为中巴民间交流的生动桥梁。中国有不少来自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南亚国家的留学生。中巴关系向来很好,而且中国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探索世界的愿望,他们很乐意去了解巴基斯坦文化。而美食是了解他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美食这扇门打开了,中国人就能更好地了解巴基斯坦文化了。餐厅所处的北京五道口周边高校林立,这使得餐厅的客源结构很独特。各大高校国际学院的留学生、跨国文化研究者、常驻中国的国际贸易商人和外交官,这些人构成了餐厅稳定且多元的核心消费群体。这里的常客是附近大学的中外学生,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语言学校等。全世界有大量的人在中国接受教育,所以把店开在这里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此外,还有一些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和在华外交官也会来这里用餐。那如何让远在万里之外的巴基斯坦美食在中国落地生根呢?阿马德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在餐厅的厨房里,中国小麦粉和巴基斯坦小麦粉混合在一起,烘焙出了筋道的馕饼;新疆鹰嘴豆成为制作巴基斯坦咖喱的底料;而那些通过中巴经济走廊运来的小豆蔻、丁香等香料,则是餐厅独特风味的关键所在。阿马德说,咖喱鸡是小店的招牌菜。有些食材在中国很容易找到,比如扁豆、大米,但有些巴基斯坦特有的香料确实很难找。不过,中巴之间的经贸合作很频繁,像中巴经济走廊等,所以通过网购平台或者国际市场供应商,就能获取这些香料了。在采访的时候正好是午餐时间,店里客人很多。阿马德一边和客人打招呼,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其中有一位从阿尔及利亚来中国旅游的客人,他是专门从网上搜索巴基斯坦餐厅才找到这里的。这位客人说:“我到北京是来旅游的,今天是第十天了,我明天就走了,我觉得这家餐厅是吃巴基斯坦美食最好的地方。”在中央民族大学任教的美国老师马克·力文也是这家餐厅的老顾客,他经常带朋友、学生来这里体验巴基斯坦美食。他觉得这家餐厅的食物很美味,人也很友好,他在过去几年里带了50多个朋友来这里用餐,大家在这里吃饭聊天都很享受。阿马德告诉记者,最近这条街上很多商家都在想尽办法促销,他也在店里推出了很多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中外顾客。他们会在中国的网络平台上发放电子优惠券,也会参加一些排行榜活动。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会吸引他们特意过来尝试。餐厅还会有学生折扣、会员卡等活动。由于中国的“过境免签”政策,店里有了更多的外国游客,对于这些可能不太会用电子优惠券的外国游客,店里也有实体店的优惠活动。最近中国的一些“促消费”活动他们也积极参加,比如在美食节的摊位上展示巴基斯坦美食,让大家品尝。这不仅宣传了美食,也宣传了巴基斯坦文化。现在他们在成都刚开了一家新店,未来还打算在西安再开一家。这几天,阿马德的哥哥阿德,也就是小店的创始人正在成都忙着新店开张的事情。而在北京的这家小店里,在那烟火缭绕之间,美食已经编织成了一条友谊的纽带。很多中国人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人为“巴铁”,这充分体现了中巴之间深厚的友谊。阿马德希望两国老百姓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亲近,所以他想让更多的中国人体验巴基斯坦的美食和文化,希望中巴之间的情谊能够更加稳固,让友谊更上一层楼。中巴友谊万岁!

本文通过对北京五道口一家巴基斯坦风情餐厅的深入介绍,包括其创办初衷、客源、食材来源、促销活动等,展现出这家小店在美食、文化交流以及巩固中巴友谊方面的多重意义,它是中巴民间交流的一个生动缩影,体现了小店虽小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merich.net/archives/16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